巴中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地缘详解三国巴西之战
TUhjnbcbe - 2023/4/16 10:21:00

中央之国的形成三国历史篇[第64回]

作者:温骏轩

长篇连载,每周更新

第64回巴西之战

张鲁在弟弟张卫败于阳平关之后,退往巴地是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在引刘备入蜀之前,刘璋曾以南阳人庞羲为将,数次攻伐张鲁。庞羲当时的正式官职有两种说法,后汉书说是“巴郡太守”,三国志说是“巴西太守”。这个区别还是挺大的,因为庞羲不仅没能拿下汉中,反而让对手反杀,把自己的辖地给丢了。为此当时对张鲁有“雄于巴汉”的评价。这种情况下,庞羲到底做的是哪个太守就很有讲究了。

东汉中后期的益州共有九郡两属国,最核心的四川盆地共有四个郡,分别是西部的广汉郡、蜀郡,以及东部的巴郡。狭义的“蜀”指的是以成都平原为核心的西半部,巴郡的地缘标签则是“巴”。先秦之时巴蜀两国分据东西,在四川盆地长期对峙。从地域面积上来说,巴、蜀相当。

当然这种事不能看表面面积的。蜀地有个都江堰水利工程浇灌的成都平原,就足以秒杀一切,而巴地或者说四川盆地东部则以山地为主。巴山蜀水间的地缘区别,在今天成都与重庆双城身上仍有强烈体现。那么庞羲到底丢的是巴郡还是巴西郡呢?答案是巴西郡。而他很可能是先做的巴郡太守,后做的巴西太守。

巴西郡本来就是建安六年(公元年),刘璋为应对张鲁而分割出来的,地缘政治上,与汉中盆地隔大巴山脉相望。同时期还分割出来巴东郡,后者主要是为防止刘表侵袭益州。巴郡的郡治是对应今天重庆市的江陵,虽然位置的确非常枢纽,但以其为中心应对东、北两个方向的威胁,有些鞭长莫及。因为这次分割,古老的巴地又有了个新的地缘标签——三巴。

三巴之地中的巴郡、巴东大体对应今天重庆市的辖区,而巴西郡所涵盖的巴中、南充、广安、达州四地区,则在重庆成为直辖市时留在了四川。要是以核心地形来区别三者,巴东对应的是“三峡”、巴郡对应的是“川东岭谷”,巴西的主体则属于川中丘陵地带。张鲁攀附的是祖先张良。不管这个身份是否真实,张鲁的出生成长地都是在巴地,更准确说是巴西。与之一同起兵入主汉中,后在火并中为张鲁所杀的张修,同样是巴地人,并被认为是五斗米教的真正创建者。

发端于巴地的五斗米教,与巴地和巴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张修在东汉史书中被描述为“妖巫”“巫人”,五斗米教的普通信众会称为“鬼卒”,张鲁母亲在史书中还有“兼挟鬼道”的描述,这些巫鬼元素都源出于巴人文化。巴人信奉原始巫教,以巫师为祭司祀奉鬼神。在巴人分布的三峡地区,至今仍有许多以巫为名的地理标签,如三峡中的巫峡。

巴国作为一个国家体虽然已经不存在了,变成了秦汉两代的巴郡,以及三国时代的“三巴”,但作为民族巴人还以:巴夷、賨人、板楯蛮等为名见诸于史册。广泛分布于北起大巴山脉,南至川东岭谷,东至武陵山区范围中山地中,尤以与大巴山脉相接的巴西地区为甚。一般认为,今天生活在武陵山区的土家族,就是古巴人的直系后裔。而如果再往前推的话,巴人亦是原始西羌南下后的分支,语言上属于汉茂语系藏缅语族。

换句话说,五斗米教从创教之始,就与巴人和巴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层地缘背景加上张鲁重教化的理念,张鲁与巴西的巴人部落的关系非常好,并因此从刘璋手中夺取巴西郡,而巴人中亦有很多信奉五斗米教。事实上张鲁在巴西的统治,主要就是依托当地的巴人部落。这些愿意跟随张鲁的巴人部落首领包括:七姓夷王朴胡(罗、朴、督、鄂、度、夕、龚七个氏族),賨部首领杜濩、任约等人。

缺乏大平原使得三巴之地的农业条件不是很好,古巴人更多是依靠如“巴盐”一类的资源,以及掌握水、陆通道来与古蜀争雄。大巴山脉中的“巴”字即是源自巴人。恶劣的环境,亦造就了巴人强大的山地作战能力(古巴人棺中多有青铜武器陪葬)。当年武王伐纣时,晓勇善战的巴人就已前往助阵。及至东汉中期,羌人曾入汉水流域为乱郡县。朝廷靠的是巴夷部落前往救援,将入侵的羌人悉数歼灭。由于巴人好巫鬼,战时必“前歌后舞”祈求神鬼护佑,故当时被称之为“神兵”。

既然都是巴人部落,又为什么有那么多标签呢?这事首先跟刘邦有关。刘邦由汉中杀回关中时,从巴地征召了七个巴人氏族前往助战。刘邦平定关中之后,返回故里的七姓巴人得到了世代不用缴纳赋税的奖赏,这就是“七姓夷王”朴胡的部族背景。这些因功享有特权巴人,亦因此被称为“七姓蛮”。

以杜濩、任约等人为首领,被称为“賨人”的这部分巴人部落,则属于在汉朝开国时没有抓住机会,还需要纳税的巴人部落(他们所纳的税被称为“賨钱”)。至于“板盾蛮”的叫法,则是因为巴人的作战方式,是一手持矛/剑,一手持用坚硬木料制作而成的盾牌,让人印象极为深刻。

由巴西连通汉中并不需要借助依托嘉陵江水系开凿的“蜀道”,巴人自有属于他们的“巴道”。汉中盆地易守难攻,张鲁当日能一举拿下,而刘璋却一直拿不下,根本原因就在于熟悉这些孔道且善战的土著巴人,都是张鲁的拥趸。“巴道”依托的是“合川三水”中的渠江形成的。“合川三水”指的是涪江、嘉陵江(西汉水)、渠江这三条纵穿四川盆地中部的长江支流。三条河流在遇到川东岭谷的阻拦后,在今重庆市合川区(汉名“垫江”)合流成为一江,共同以西汉水之名穿透多条岭谷的阻隔,在江州也就是重庆主城区汇入长江。

从水系的角度来说,巴西郡对应的是大巴山分水岭以南、合川以北的嘉陵江及垫江流域。既然地分两水,那么巴西境内的两大水系,自然亦各自有中心城邑了。这当中嘉陵江河谷的中心城邑,是现在的四川省阆中市,当时的名字就是阆中;渠江的枢纽点则是位于四川省渠县宕渠。

宕渠的位置非常关键,渠江像大多数江河一样也有两条上游,一条是西源宕渠水(巴河);一条是东源不曹水(州河),二者在川东岭谷西麓南流至合川。其中宕渠水河谷中部建制有对应现在四川省巴中市的“汉昌”县;不曹水河谷下游则建制有对应现在达州市的宣汉县。这两条源出于大巴山脉的河流,其河谷都能够帮助巴人打通翻越大巴山脉的“巴道”。以其方位可将之分别称为“西巴道”和“东巴道”。具体来说,西巴道被称之为“米仓道”;东巴道在后世被称之为“荔枝道”。

以东汉时期的情况来说,西巴道属性的米仓道是巴地直连汉中的主通道,这点从两江相汇的枢纽点以“宕渠”为名也可以看出。大巴山脉的走势略成W形。西段的独立名称为“米仓山”,东段则为狭义的大巴山。直接参与造就汉中盆地的是米仓山。米仓道的优势在于能够翻越米仓山,直接连通汉中盆地。从南郑也就是现在的汉中市出发向南,沿汉水支流濂水河谷南下,翻越分水岭即可接入宕渠水河谷。

相比之下,荔枝道的位置就有点偏离汉中盆地这个秦巴谷地间的核心区了。溯不曹水走到源头,再翻越分水岭的话,对接的是汉中盆地以东地区。当然这其实也是个优点。如果你的最终目标不是汉中而是长安的话,那么沿着这条东巴道进入秦巴谷地,再对接穿透秦岭的古道,比走南郑中继的米仓道要更趋近于直线。只是从战略角度来说,要连续穿透秦岭、大巴山脉这样体量的山脉,又不拿下汉中盆地做战略中继点的话,这样一条线路将很容易被据守汉中的对手切断。不过在和平时期作为沟通南北的驿道,或者只为快点把杨贵妃喜欢吃的荔枝送到长安,东巴道还是有很大价值的(荔枝道因此而得名)

当年巴、蜀两国争霸时,巴国曾溯嘉陵江而上迫近蜀道,与古蜀国争雄。随着巴人势力的消退,刚才提到的那些巴人部落主要分布在以宕渠为中心的垫江流域。而阆中则在巴西郡建制之后,成为了郡治。归顺曹操之后,张鲁获得的官职是“镇南将军”(此后被时人称为“张镇南”),爵位即是“阆中侯”,即在利用他在巴地的影响力。

张鲁当日从庞羲和刘璋那里拿到过阆中和巴西的。这点在法正给刘璋劝降信中亦有表述。法正当时说,刘备拿下了四川盆地中除蜀郡和巴西郡以外的郡,而巴西也不在刘璋手中,刘璋能控制的只有蜀郡了,希望他还是顺势归降。刘备在帮刘璋北伐张鲁时是出工不出力,没有实际行动。现在是为自己谋划,自然不能这样。汉中有险可依,想要攻伐还需从长计议,但巴西这个位于四川盆地北部的郡,肯定不能坐视其游离在自己势力范围之外。

刘备所任命的巴西太守,就是此前帮他收了巴东、巴郡、广汉等郡的张飞。刘备势大,在迫降刘璋后,张飞再顺势向东拿下阆中并不存在问题。这里要特别提一个人,那就是刘璋属下抵抗意志最坚决的黄权。黄权是阆中人,入仕之初即是在巴西为郡吏。当日张松功刘璋引刘备入蜀时,黄权已是刘璋的主薄。对这一做法黄权是极力反对的。结果还被不听劝的刘璋外放到广汉去做县长。刘备南攻刘璋时,绝大多数郡县都望风而降,黄权是极少数等到刘璋投降后,才归顺刘备的地方官员。

基于黄权的才智及地缘背景,刘备能取巴西、汉中皆出于黄权之计。在张鲁南逃时,张飞已经坐镇阆中。因此他是走的米仓道直入宕渠,投奔与之交好的巴人部落。看到张鲁南奔,刘备并不能确定张鲁的意图。黄权进言汉中有失,作为蜀地臂膀的三巴就会受到威胁,必须马上行动。刘备遂以黄权为护军,督率新旧诸将前往巴西。如果张鲁是来归降的,那么黄权就是去迎侯的;如果张鲁是想图谋三巴之地,那么黄权就是去迎战的。

张鲁南下本来就是故作姿态给曹操看,甚至还说出了“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的话,接到曹操的招降信后就表示愿意归降,并先期派朴胡、杜濩、任约等几个巴人首领北上朝拜曹操。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巴人经常受到汉地官吏的盘剥,就连原本不用纳税的七姓蛮的利益同样会受到侵扰。故此亦时有叛乱发生,与张鲁进行政治捆绑,亦有自保之意。这次曹操南征,对于巴人来说又是一张新朝的政治入场券。抓住的话,不仅七姓蛮能恢复往日荣光,四百年前没抓住机会的賨人亦可借机上车。

这些巴人部落就是前面说的,张鲁送给曹操的大礼。张鲁得到曹操的厚赏,与他能让巴人北降功不可末。为了笼络巴人,更为了让他们做自己之后南征的先锋,曹操当即任命杜濩为巴西太守,任约为巴郡太守,朴胡为巴东太守。让这些蛮夷首领,能够登堂入室正式成为朝廷命官。

需要强调的是,巴人首领们是在建安二十年九月北上汉中的,张鲁自己却并没有跟着去而是留在了宕渠。没有跟去倒不是说怕曹操会卸磨杀驴,而是认为曹操下一步应该会顺势南下,与刘备决战。然而曹操虽然把三巴之地许给了巴人首领,但当时并没有进军巴蜀的打算。时年三十七岁的司马懿当时正在军中,他给曹操的建议是应该乘刘璋新败,刘备还没完全收服蜀地人心之机南下,一举拿下益州。曹操的回答是不要人心不足,想着得陇望蜀。

曹操是很不喜欢司马懿的,觉得这个人有“狼顾之相”,意思是说像狼一样,走的时候右顾右盼,让人感觉非常谨慎多疑,心怀不轨。不过曹操倒不是因为不喜欢司马懿,才做此决定的。是他自己对在汉中立足未稳时,就进军巴蜀缺乏信心。一个阳平关就差点把曹操给逼了回去,靠的是上天眷顾才意外拿下汉中。接下来无论走蜀道还是巴道,这样的关口还有无数。

有鉴于此,曹操的想法是让这些巴人首领把部族都迁入汉中。等战略准备充分后,他日主力南取蜀地,再以巴人为偏师与之相配合取三巴之地。“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这句话本身虽然要多年后,才由一位伟大的战略家总结出来,但道理是一直在的。普通巴人会想着回到故土,首领们则想着自己的官职,到时自会三军用命。

为了执行这一战略移民任务。曹操派张郃领军护送首领们回宕渠,迎接张鲁及迁徙渠江流域的巴民(当然也包括愿意跟着走的汉地官民)。刘备这边派黄权为护军,原本是想依靠他在巴西的地缘影响力,招降张鲁和巴人。结果还没到宕渠张鲁就降了,还引来张郃兵抵宕渠。这种情况下黄权退至幕后,由兼领巴西太守的张飞,领精锐万余前往与张郃交战。

两军对垒的地点,位于今渠县县城北、渠江之侧的“瓦口隘”(又名“蒙头荡石”),北与宕渠的水路距离约为30余公里。张郃选择在此与张飞交战,是为了给身后的巴人留出迁徙的时间和空间。这个位置也显示,张飞是从水路由涪水先南下合川(垫江),再溯渠江而上兵抵瓦口的。在地缘、地理结构如此复杂的山地中,水路永远是最有效率和最安全的,即便从几何角度看起来有些绕路。

虽然张飞和他的万余精兵及相应的粮草物资,是沿水路进抵瓦口,但他最终与张郃的决战,却是利用了山间小道。史书记载,两军相峙五十余天。张飞觅得其他的道路绕到张郃军侧后。山道狭窄,张郃的军营呈一字长蛇状布设,在敌军侧击之下首尾不能相顾。一战而为张飞所全歼,只有张郃本人带着十几个亲信,从山道逃回了汉中。这场战役被称之为“瓦口隘战役”,考虑到它帮刘备拿回巴西的地缘政治意义,又被称为“巴西之战”。

有了张郃所争取的这五十多天时间,渠江流域的巴人部落还是顺利的被迁入了汉中。张鲁亦在当年十一月,领着他的余众回到了南郑。不管怎么说,曹操交待的任务还是完成了。为此张郃并没有因为这场失败,失去曹操的信任。张飞在巴西之战获胜后,亦没有乘胜追至汉中。

巴人虽被安置在了汉中,但朴胡、杜濩等首领却不能留在汉中以免生变。建安二十年十二月曹操遂北归,并于次年二月回到邺城。被带走的巴人首领则被安置到了洛阳。值得一提的是,随这些巴人一起北入汉中,并被安置到洛阳的还有宕渠人王平。从件事可以看出,王平应该是巴人或者说汉化的巴人,其家族在巴人中亦有一定地位。后来曹操南征汉中,熟悉巴汉情况的王平以代理都尉之职跟着曹操回到汉中。曹操兵败后王平顺势归降刘备,回到家乡打拼出一番天地,成为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之一。

被带走的不仅有巴人首领,还有张鲁和他的家族。同时曹操还将数万户汉中之民移往关中。带走张鲁很好理解,把汉中清空则是有三个层面的考虑:一是关中在潼关之战时,又遭遇了一劫,急需补充人口;二是汉中之民,很多本来就是战乱时逃往汉中的关中人;三是张鲁虽降,但五斗米道在意识形态上的凝聚力有目共睹,为免日后再生动乱,迁徙分散安置算是一个比较彻底的解决办法。

曹操走后,汉中交给了夏侯渊和张郃、徐晃经营。问题是你把汉中之民迁移走了,汉中可就空虚了。可以预见,刘备接下来势必会北伐汉中的,没人肯定是不行。此前曹操曾把归降的马超、韩遂旧部五千人,交由平难将军段署等将领统领,并以善于调和诸将矛盾,在赤壁之战时就做过护军的赵俨为关中护军,协调关中各军。时下在汉中空虚的情况下,曹操命令赵俨调拔一千二百人,由段署率领由褒斜道前往汉中。

然而这些被选中的士兵皆在关中有家室,并不愿意去往汉中,更因不是曹操旧部,而对自己接下来的命运有所担心。赵俨见此情景怕发生哗变,这边段署刚走了一天,放心不下的他就追到斜谷口,一一安抚南调的士兵,并叮嘱告诫段署一定要注意士兵的情绪。无奈兵行四十里后,哗变还是发生了,段署亦不知所踪。接到消息的赵俨遂亲自带着一百五十人前往平叛。人数虽少,但这些人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叛军亲朋故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兼之只把其中带头闹事者抓起来治罪,其余一概不问,算是暂时平息了这场哗变。

这场哗变显示出来的问题是,在关中守备还要严重依赖凉州军阀旧部的情况下,再以之为后盾经营汉中,存在很大的战略风险。为此赵俨请求曹操,再调集旧部前来充实关中守备。等这些忠诚度没有问题的军队到后,再把这些凉州系的军队移往汉中,交给夏侯渊管束。曹操接到这个请求后,遂派遣部将刘柱领军两千,前往充实关中守备。不料这两千人还没到,消息就走漏了。那些原本认为不用再去汉中的凉州军旧部,知道曹操的中央军一到,自己还是要跟家人分离,又乱了起来。这时候再怎么安抚,他们都不信了。

关键时刻,赵俨又想了个办法,当众宣布要留下一千名忠厚老实的士兵留在关中,其他人则被尽数派往汉中。这样就把凉州旧部给分化了,那些能留下来的就此忠心不二,并会及时把身边动态报告赵俨,被调走之人也不敢轻举妄动,当天就被赵俨送往汉中。只是这留下来的一千多人,其实也上了当。因为十天后,当曹操派来的援兵一到,他们就同样被发送到了汉中,此前为了防止有变,赵俨还把他们分散在其他营中。

就这样,连哄带骗的,在汉中几乎已经清空百姓的情况下,关中这边前后将以旧凉州军为主的一万余人(也有说两万余口的),送往了汉中充实前线。这些补充过去的人力,并非全数用于战事,在没有战事的时候,主要任务是屯垦。人总是要吃饭的,一片土地能不能长期持有,关键在于自身有没有造血功能。汉中土地肥沃,之前张鲁经营二十余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并没有遭遇破坏。

这些从关中迁入的军人,加上北迁而来的巴人,能够利用这些基础设施迅速恢复生产。这件事情必须紧锣密鼓的进行,因为在荆州和孙权重结“湘水之盟”的刘备,和他的五万大军已经重回益州,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北伐了。

-END-

1
查看完整版本: 地缘详解三国巴西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