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于林间的巴河之水,逐渐汇聚形成平溪、倒沟河等溪流,并于西沟等小溪汇集,形成玉泉河,在下游十几公里的地方,迎来了她养育的第一个村落——玉泉村。
南江县关坝镇玉泉村,是由以前的玉泉乡撤建而来,目前整合了玉泉村、西沟村、三关村三个行政村,村驻地在三关坝。幅员32.59平方公里,人口人。
巴中日报、达州日报“践行‘两山’论·巴河千里行”大型全媒体联合采访组在这里寻访,惊喜地发现玉泉村的变迁,就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佳“另类”诠释。
▲一个月时间里,联合采访组走访了巴中、达州境内巴河流域的20多个城镇
涓涓巴河细流,
不但带给这片土地以秀丽的自然风景,
还带来一个
让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资源
——黄金!
在三关坝一带的河沟中,
蕴藏着丰富的砂金。
到河沟淘砂金,
曾是埋藏在当地人心中的秘密。
时光流逝,随着时代车轮的发展,
那些淘金岁月,
成为玉泉人
“不要金山银山,要保绿水青山”
的最好见证。
壹
举家淘金,源头村民的独特“风俗”
多年来一直流传,南江境内有黄金。具体什么地方有,说者语焉不详,听者自不会当真。但对于如今玉泉村老三关坝的人来说,这真不是一句玩笑话,这是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实。
“门前这河沟里有砂金,几十年前,全村人举家淘金,就是这里的风俗。”64岁的原三关村老支书胡德泉说,当地人都知道,在三关坝这一段的河沟里,自古就有砂金,含金量还很高。不时有村民从河里拣到沙粒大小的黄金颗粒,但大规模的淘金,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土地下放到户后。“山里土地虽然多,但是种粮收益太差,哪有直接到河里挖黄金来得直接。”66岁的村民范思龙说,当时国家对淘金没有什么限制,只是淘出的砂金必须卖到人民银行,否则就算倒卖黄金。生活所迫加上独特的时代背景,越来越多的村民拿起工具,跳入了门前的小河沟。
▲砂金
“每年淘金要趁入冬到第二年开春前的枯水期,那是个力气活。”范思龙说,河沟表面并没有多少砂金,必须要挖到下边的含金层去找。河沟里满是石头,抬石头就是第一步。一般五六人或十来人一组,搬开表面的石头,开始向下打窝子,一般要往下挖两三米深,凭经验寻找与砂金相伴的“金脚子”,如果看到下层呈现黑色或者深褐色等颜色,并且石头格外重,就可能有砂金。于是赶紧在里面放入淘砂金的床,等待河水将含金的砂石冲来。一伙人守在岸边打扑克,隔一会儿跳进河沟捡出淘金床上的石头,这样的景象,成为那个年代三关村玉泉河边的独特风景。
“从抬石头、打窝子到完全淘出砂金,就是不停抬石头、捡石头、砸石头,拨开上层石头后,更重的砂金常常沉在最下边。”范思龙几兄弟年轻体壮,打的窝子够深够大,淘到砂金的可能性更高。而白忙活十几天,更是常有的事。
▲淘金破坏后恢复中的河道
淘金到底赚钱不?答案是肯定的。范思龙亲手淘到过一个60多克的金块,有村民淘出一个多克的金块。玉泉村党总支书记范思武证实,他亲眼见到有村民淘出克的金块,去人民银行卖了近1万元。
一般来说,卖砂金的钱由淘金小组成员平分,每个组一个枯水期淘一两斤砂金很正常,运气好的话,一个冬天,可能在河沟里淘出几千到上万元。对于当时而言,堪称一笔巨款。曾经也有外地人动用机械来河沟淘金,不料忙活了几个月,采出的砂金不够成本,留下一沟乱石离开。
贰
呵护源头,“金盆洗手”还绿水青山
淘金热带来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村里陆续有人翻盖了新房子,但是更严重的后果开始出现,玉泉河在汛期愈加频繁出现泥石流。范思龙说,淘砂金后河里留下了很多沙坑,不利于水源保持,砂土也非常松散,稍一有水就容易冲走。原先河里的一沟清水,有着三十多种鱼,但现在能见到的不过两三种。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国家有关政策的完善和落实,玉泉河附近村民自发淘金行为被强制叫停。当时范思武已经在村委工作,他还记得那时村民们的不甘:“家门口有金不让淘,这不断人活路么?再说这么多年了,大家也习惯了这种生活,特别是观念上转换不过来。”
▲村民范思跃展示保存下来的砂金
范思龙几兄弟也想不通,年富力强的他们从淘金中收获比较多,突然不让淘了,一开始当然想不通,后来看政府动真格了,默默上山当起了羊倌,每年出栏近百头南江黄羊,一年收入上万元。当了羊倌十年后,范思龙“退休”,过起了逍遥日子。
更多玉泉河畔的劳动力,则“金盆洗手”后走向了外面的世界。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大家窝在村里淘金约十年,其实外边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关坝的人出去打工时,其他人已经出去打拼几年了,人家在外边的积累,不比我们淘金差。”范思武说,出去一比较,大家才发现已经跟不上时代了,要说采砂金的好处,主要图的是家门口日子的安乐,解决温饱还可以,要发家致富就不行,至少没有外出打工挣钱稳定。
时光流逝,淘金的印记停留在近三十年前。在村民范思跃的家里,还保留着当年自己亲手淘到的30余克砂金。当年“金盆洗手”后,他外出打工多年,回家修建了小楼房,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点精心保存的砂金,是他对自己淘金岁月的纪念,也是让后人明白先辈辛苦的见证。
▲玉泉村新居
如今的玉泉村,建立了完善的医疗、教育等公益设施,通过危旧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全村所有农户住房安全得到了保障。村里大力发展蜂蜜、南江黄羊、道地药材、虫草参等特色产业,年,全村养殖黄羊约只、蜜蜂余桶,种植天麻多斤,全部都是无污染的绿色生态产业。
范思武说:“事实证明,即便家有黄金沟,也比不上屋后有青山、堂前有绿水。玉泉村经历过淘金的疯狂,也感受到生态破坏带来的阵痛。这让所有人意识到,必须尽到巴河源头第一村的责任,守护好绿水青山,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
如今,经历了淘金岁月的玉泉河水依然是那么清澈,自这里出发,以博大包容之心,接纳一条条细小溪流,从云遮雾绕的连绵群山中不分昼夜地奔流而去,流淌不息,使得川东北大巴山中这方土地灵动起来,滋养着千千万万的巴山子民。
来源:巴中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