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拼接乡村振兴的完整诗歌地图中国青年报
TUhjnbcbe - 2023/3/17 20:01:00
确诊白癜风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631607.html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只恒文

李松山、白庆国、李明亮、雷文、梁文奇、王德席、刘永刚、段新强、陈传贵、张宇轩,他们是第二届“全国十大农民诗人”的入选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农民的“儿子”。他们的诗作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是秋日里的收获。

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之伟大战役和全面胜利,为农民诗人们提供了丰厚的写作资源,也激发着他们的创作热情,更检验着他们的功底和思想。对脚下的大地爱有多深,对新时代的乡村诗歌创作,他们有着怎样的思考、感受和表达,我们看看四位农民诗人的“诗观”。

段新强:离乡土越近越有生命力

段新强

“我要把无数次的叛离,无休止的索取,送回到/初生时的疼痛里/在栾川,我只想跟在一场干净的雨水后面/以一棵小草的身份,一辈子/哪怕再卑微/我只活在这青山绿水间……”这是河南洛阳诗人段新强笔下的乡村,描绘了河洛大地的山水风物,抒发了他对美好家园的向往。

段新强年生于栾川县庙子镇咸池村。因常年生活、工作在大山之中,他深深热爱着脚下的山山水水。河洛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不断唤起段新强对旧岁月的回忆,生出无限乡愁,同时又激发出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更多期待,这种多重情感的不断积累、升华,促使段新强写下充溢着对新农村赞美之情的诗篇。

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是不是改变了中国社会的乡土性质?在段新强的眼中,偌大的中国,处处有乡音,步步有乡愁。乡村振兴让中国农村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新农民不再为土地所禁锢,也在众多社会领域施展才能。

“以前的农村围绕土地形成了‘固守土地’与‘离开土地’的尖锐矛盾,现在这一矛盾正在消失。很多农民开始返乡创业,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极其壮观的‘打工潮’,如今变成了‘返乡潮’。土地还是那片土地,但是农民在土地上看到了新的希望。关键就是‘人’的因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农耕传统中脱颖而出的新型农民,将成为中国乡村未来的主人和灵魂。”段新强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离乡土越近越有生命力,我愿意做一名乡土文学的坚守者。”这是段新强的诗观和文学态度,“泥泞、风霜、贫瘠等词语已经在当下的乡村诗歌中慢慢减少或消失了。十年前评选首届十大农民诗人,当时报道那些诗人时的文章标题是《生活是最沉重的诗篇》等。十年过去了,如今的乡村诗篇一定不会再是‘沉重的’了,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面对都市文化空前繁荣、乡土文化逐渐衰退的文学现状,我要让‘乡愁’里的美丽情感永远流传下去。”

王德席:诗让我返回生命的本质

王德席

泥土、虫蚁、草木、河流、麦地和村庄,来自山东肥城的王德席的诗句蕴含着每一粒尘土所含的巨爱,每一粒草籽所含的太阳。

“写诗,唯掘井见水才能汲水,水流到哪里麦子才绿到哪里。”——这是王德席的创作心得。

让我们细细品味他的心声——

“对故乡眷念的情怀,犹如我汗渍般的影子翻开一页页大地之书,而诗让我返回生命的本质,尝到皈依自然的那份宁静。在我并不富裕的村庄边劳作,走着,爱着,思想着,面对现实用真诚的情怀发出属于自己的心声,用良心理解身边人的一切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苦辣酸甜,并用诗歌延长他们一生的岁月,留下时代变迁和历史文化及人类文明的根和血脉——诗比生命更长久,诗歌是永不会凋谢的玫瑰。”

“传统的村庄愈来愈缩小,越来越远离河流、森林、山川,还有那些可爱的牲畜……有些远离田园的滋味。暮晚,听不到几声犬吠,只能听到远处的布谷声;清晨,听不到几声鸡啼,只听到婉转悦耳的鸟鸣仓促飞过,人与自然充满了相互依存的探求、迷惘、憧憬……我内心常有一种忧虑,担心风光优美、陶然宁静的农村将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同大自然一起遭到破坏。亲爱的大地,可爱的古色古香的村庄,那种古朴的风貌,只有在梦里给我些许慰藉。事实上,我这一担心是多余的、愚昧的、不合情理的怀旧的观念,因为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也让我更加执着地爱着我的故乡。”

“回到乡村,回归自然”——这是王德席的诗观,“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乡村诗歌让我们吐出自己的心声,让您听到劳动者炽热的心声,让您听到乡村的春雷。”

张宇轩:用诗句与每一个微小“生命”对话

张宇轩

张宇轩是来自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杨店村的一名乡村医生。他每天都要进村入户,为独居和留守老人的慢性病,进行随访。在为很多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治病时,也常常与他们谈论生死,从谈话中,他也获得了写诗的灵感。

日常即诗,诗就是张宇轩的生活。张宇轩常年与老母亲隅居合肥北部乡下。土地流转之前,他们家种植过稻子,玉米,油菜,花生,红薯,大豆,甚至还有甘蔗与西瓜。日常生活所需的应季蔬菜,也都自给自足。更多时候,张宇轩像一个迷途归返的游子,每天沿着小河水,小树林,土地庙,沿着落日和鸟鸣回家,又一次次迎着破晓的朝霞,和煦的南风,裤脚沾满露水与草叶。

张宇轩说,自己喜欢用诗句与每一个微小“生命”对话——“土地流转之后,园林公司在这里种植花卉苗木。我时常以旁观者的身份,重回那些养育我的良田,深入纵横交错的小径与花海,像深入它的困境,它的蜕变。一次次试图动用语言,转译它们与我在内心世界的对话。”

张宇轩写诗已十余年,“乡村题材也许是我毕生的课题。因为所见皆诗。我深知,白纸黑字,每一句都要精确,都要能够出得去,回得来。写诗当然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补偿。”

“重要的是,你需要拥有敢于写出新意的决心、勇气和能力。语境、语气和语感,以及语言上的创新,正如我们的乡村建设一样,在不同时代会面临不同的境遇、机遇与挑战。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语言和现实,与历史是相通的。诗人从来不是一座孤岛,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反观自己的内心,才能试着读懂并书写这个世界。”这是张宇轩的诗观。

雷文:传递独有的对生命体验的回响

雷文

雷文年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花丛镇葫芦村,年因一次意外而截瘫,但他坚信自己会用自信的杠杆撬开命运的顽石,诗歌就是他叩响生命的回声。他的诗作带有明显的个人成长印记的书写,传递出其独有的对生命体验的回响和人生的意义。我们无法喊回昨天,但可以“慢慢融进群山环绕的寂静”——这是坚韧而不屈的诗人世界观。

农民诗人脚下的土地是宽阔无边的,而他们笔下的乡村诗歌作品优秀与否,关键在于能否给人以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与思想发现。正如雷文所说,“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的当下,诗人既要深度了解农村、农业的新业态、新方式、新手段,熟悉每一地农村的文化习俗,更要适应互联网下新农民的审美需求和欣赏习惯,才能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好诗句,让乡村振兴的时代话题在年轻人内心深处产生共情共振。对于农民诗人来说,只有创作出具有中国乡村共性的,又能够展现各自地域文化特色的诗歌作品,才能拼接出中国乡村振兴题材的完整诗歌地图。”

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

发现新的中国乡村的诗歌意象

《星星》诗刊主办第二届“全国十大农民诗人”评选活动,就是希望用诗歌的名义祝福诗人、诗歌爱好者,以及农民朋友们今后的日子过得像蜜一样甜,像诗一样美。

农民诗人的诗歌创作有着与土地一样纯朴的情感。新时代乡村诗歌创作,一是要用全新的诗歌目光审视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的中国乡村;二是要用不断发展的崭新的诗歌语言表达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振兴;三是要用从不同于过去的角度去发现新的中国乡村的诗歌意象。

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著名诗人李自国:

乡村诗歌创作突破的关键是创新

当下乡村诗歌创作突破的关键是创新,不仅是乡村题材边界和疆域的突破与拓展,而且在乡村诗本身的审美理念、艺术创新、个性化语言以及意境意象的营造方式等等方面的独特性和创新性,都需要从乡村诗歌的整体格局和万千气象方面来考量。

乡土诗创作要写出乡土的疼痛,写出乡土的深度和难度,不能重复过去那种单线条的抒写方式,相互模仿相互跟风,对乡村的表象化、田园牧歌式的肤浅赞美或歌唱,那是伪农民的心态和伪乡村诗歌的写作。要真切地深入乡土,从乡土故人身上去感受丰富复杂的时代情绪,去触摸这个时代在乡村振兴中的激越昂扬脉搏。

如今的农村农业农活已变得鲜活有力,变得熟悉而陌生,而我们的乡村诗歌创作,无疑应当写出它的山河浩荡、风起云涌,写出它的乡村命运、世道人心,要打通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通道,大胆地抒写中国乡村在历史巨变中带给我们的诸多时代命题。

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河北省作协副主席刘向东:

唤醒文学的责任和使命,唤醒新的表达

如何让我们的读者走出对一般乡村题材的不耐烦,而又一步步去丰富关于乡村诗歌的阅读经验呢?这是值得思考的——我是说每位诗人要有独立的思考,不同于以往和别人的思考。

如何既坚持艺术规律,探索文学永恒命题的价值,又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讲好中国故事,乡村故事,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为此,我们确实需要思考和重建我们的精神世界。

纵观人类历史,一切大时代和大变革、大事件都是文学新生的机遇,每一次都重新唤醒文学的责任和使命,唤醒新的表达。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在所有大时代、大变革、大事件中,文学所

1
查看完整版本: 拼接乡村振兴的完整诗歌地图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