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是四川省下辖地级市,是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之一,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中国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南,东邻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幅员.3平方公里,海拔最高米。全市下辖2区3县(巴州区、恩阳区、平昌县、通江县、南江县),年常住人口.31万人。巴中市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是中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素有“红军之乡”、“川东北氧吧”之称。
巴中旅游资源丰富,处于南北旅游圈最佳对接带和成都、重庆、西安的旅游“金三角”枢纽位置。境内拥有光雾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空山国家森林公园,恩阳古镇、南龛石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等特色旅游景区。年,巴中斩获“中国十佳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和“最具绿色(旅游)投资价值城市”两项桂冠。
巴中地理位置优越,G、G、G、G国道穿境而过,广巴高速公路G、成巴高速公路S2、巴达高速公路G、巴陕高速公路G85、巴广渝高速公路G85、绵万高速公路,通达四方;境内铁路有广巴铁路、巴达铁路、汉巴南铁路(在建);位于恩阳区兴隆场的巴中恩阳机场,预计在年竣工。“巴”名的起源古今说法不一。古人至少有三种解释:一曰源于河流形状,曲折如“巴”字,故谓之“巴”;二曰出于动物形象,许慎《说文·巴部》:“巴,虫也,或曰象蛇”;三曰源于植物,《史记·张仪列传》:“苴、蜀相攻击”,“苴”音巴,所以其字遂以苴为巴。[2]
远古时期属禹贡梁州之域。巴中的建制始于东汉。东汉时期和帝永元年间(公元89年至年)始置汉昌县。东汉建安六年(公元年)属巴西郡,后继属宕梁郡,又先后置归化郡、大谷郡。南北朝时期北魏宣武帝延昌3年(公元年)首置巴州。年7月5日设立巴中地区。巴中地区辖原达川地区的巴中市、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巴中地区行政公署驻巴中市。年6月14日撤销巴中地区和县级巴中市
设立地级巴中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巴州区。(2)巴中市设立巴州区,以原县级巴中市的行政区域为巴州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巴州镇。(3)巴中市辖原巴中地区的南江县、平昌县、通江县和新设立的巴州区。3年元月18日,设立恩阳区,这也是3年中国唯一获批的成建制县级区,至此,巴中行政区划变更为三县两区(平昌县、通江县、南江县、巴州区、恩阳区)。
巴中位于中国西部,地处川陕两省交界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盆周边远山区,东邻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山河之间,田连阡陌,风景名胜,星罗棋布。雪山屹立,气势雄伟;灵山耸翠,风光独具;石窟胜迹,名冠巴蜀;桃园仙境,诺水风光,使人流连忘返。巴中幅员.3平方公里,海拔最高米,最低米,其中耕地面积.8万亩。大巴山属秦岭支脉,延绵数百里,山势雄奇,云海茫茫。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悬岩绝壁,峡谷瀑布,幽深秀丽,山花野果,奇珍异兽,无不包罗其中。[6]
巴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9℃,1月份平均气温5.2℃,8月份平均气温27.3℃,年平均降雨量毫米。主要特征是:春早、夏热、秋凉、冬暖,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同步;无霜期长,光照适宜,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但秋季多雨,冬季多雾,霜、雪较少,降水时空分布差异较大,常有夏伏旱、秋霪雨及风、雹等灾害性天气发生。多年平均气温摄氏17.1度;无霜期长;雨量充足,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毫米,但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各月降雨量分布也极不均匀;光照较好,多年平均光照时数为.1小时;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