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巴中这两个人要出名了一名好老师,一个好儿
TUhjnbcbe - 2021/6/30 8:58:00

近日,

经各市州文明办审核推荐

共名候选人参与“四川好人”评选活动

经专家初评、网上展播、评委会审定

30名候选人入选2月“四川好人榜”

其中巴中有2人入选!

他们分别被评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类好人

咱们来认识一下吧

关于李佐英的事迹

相濡以沫为乡村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李佐英,女,汉族,群众,年10月出生,巴中市通江县陈河乡董家岭村村小教师。

她,背学生过河23年,身染重疾;她,坚守村小教育33年,奉献热血。为了乡村的孩子,他成了妻子不离的拐杖。

李佐英给学生上课

她,年入围“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候选人,年、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感动巴中年度人物”,年被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年李佐英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他默默无闻,唯有岁月的酸甜苦辣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他们就是相濡以沫,为乡村孩子撑起一片蓝天的李佐英、陈智勇夫妇……

背学生过河23年身染重疾

李佐英今年50多岁,她家住在陈河乡陈家坝村的小河边。年,李佐英高中毕业,因几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为了帮家中父母减轻负担,同时帮助3个妹妹完成学业,18岁的李佐英通过考试成为一名民办代课教师。从此就在河对岸的陈家坝村小学开始了教师生涯,这一干就是23年。

学校旁的这条小河,河水虽不很深,河道却很宽,河内乱石林立,全年很少有枯水季节,学校对面的学生上学必须踩水,上学、放学都靠父母接送。为减轻乡亲们的负担,从教伊始,李佐英就主动承担起背送学生过河的重任。每天早上都要蹚水到河对岸迎接学生,把孩子一个个接到学校,放学后,又一个个送到对岸。在枯水季节,李老师背一个小个子,还牵一个大个子过河。春、夏、秋三季,河里水位升高,李老师就只能一个一个地背。要是上课时遇上下大雨,她就得马上停课,赶在涨水前把学生送到对岸。38岁的闫纯军,是李佐英背送的第一届学生,他回忆说:“那时,李老师每天要挽着裤腿,在齐膝的河水里来回四五十趟,花一个多小时才能把所有学生背过河。”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背孩子过河逐渐成了她的义务和习惯。这一背,就是20多年;这一背,风雨无阻,背了村里几代人。

年,她时常感到自己双腿隐隐作痛,但并没在意。直到年,疼痛日益加剧,甚至连走路都成了困难,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要想治愈非常困难了。李佐英患病的消息,很快被她曾背过的学生知道了。在外务工的高兵,在城里给她买来了拐杖;在西藏当兵的杨敦荣,给她寄来了崭新的绑腿;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任平珍,为她送上了搜集的药方……

坚守村小教育33年奉献热血

从走上讲台开始,她与乡村的这些纯真的孩子一起生活、一同成长,送走了一批,又迎来了一批,她教的学生的娃娃又成了她的学生。她付出了数不清的汗水,更收获了数不清的感动。乡村小学的教学房屋都改建了好几次,唯独没变的是令大家都熟悉不过的李老师。

李佐英给孩子们辅导作业

在23年的代课生涯中,她并没有放弃自学考试。年秋季,李佐英顺利通过了全县教师公招考试,成为一名正式教师。按理说,她长期在村小代课,教学业绩突出,如今考入了正式教师行列,完全可以申请留在中心小学。可是出人意料,她主动向学校领导申请去了一个全乡最偏远的村小学—董家岭小学任教。她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着手解决学生的生活问题。在连厨具都没有的厨房里,她买来锅、碗等,每天还要去村民家取水,为学生煮饭。她说:“到现在,都有人说我傻,但我没有一丝遗憾。如今,考入正式教师,我更要珍惜这份工作,将该做的事做好”。

为了乡村的孩子感动丈夫丈夫成了妻子不离的拐杖

因常年接送孩子过河上学,她患上风湿病,双腿肿胀,行走困难;因舍不得丢下山里的孩子,丈夫成为她的“拐杖”、学校“编外老师”。

年,曾中断教师生涯的李佐英考取了正式教师资格后,她选择了离家更远的董家岭村村小学。从家门口到董家岭村小学,常人只需50分钟,而李佐英每走10分钟,就不得不坐下来休息几分钟,才能继续行走,即便不休息也要走近90分钟。陈智勇原本还外出打工,李佐英病后,他不得不放弃打工,回到家中照顾妻子。年9月,陈智勇专门学会了驾驶,倾其积蓄买了一辆面包车,专程接送妻子李佐英上下班,并免费接送公路沿途的学生上下学。

年8月,陈河乡发生了百年难遇的特大洪灾,洪水把去董家岭村村小学的道路冲毁,有车却没有了路,陈智勇只得每天背妻子蹚水过河。那崎岖、泥泞、破难不堪的路上,也多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丈夫陈智勇搀扶着妻子李佐英去学校上课。乡亲们亲切的称他为“李老师的拐杖”。陈智勇除了背着妻子去上课外,还要按时把分配给孩子的食品背送到学校,改善农村学生的营养。

选择坚守无怨无悔

年秋,李佐英老家的陈家坝村村小学唯一的教师即将退休,20多名学生将面临异地上学的困境。陈家坝村派村民代表找到了李佐英,请求她再回到陈家坝村任教。

当听到李老师可能要调走的消息后,一位在外地打工的村民,将电话直接打给了李佐英,希望她能留下来。

陈河乡中心校原本打算把董家岭村村小学撤掉,让孩子们下山到乡中心校去读书。董家岭村村民又派出家长代表找到中心校。在校长面前,家长一个个地述说:村里老的老,病的病,孩子要不是李老师照顾,早就无学可上了……希望村小学不要撤,李老师能留下来。

李佐英(中)给孩子们做营养餐

陈家坝村比董家岭村条件好一些,所以那里很容易调老师去,而董家岭村要从外地调老师来的可能性极小。面对陈家坝村比董家岭村的争执,为了学生,哪怕陈家坝村小是她最熟悉的的地方,还是离家很近的地方,但她依然选择了坚守董家岭村小。

大山中育人三十三载,学生们都盼望着李老师的风湿病早日根治。丈夫陈智勇的行为也感动了乡亲,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他被大家一致推荐为村委会主任。乡亲们都相信他一定能当好这个家。如今的陈智勇,更忙了。

李佐英,坚守着乡村教育这个朴素的舞台,体现着人生的价值;陈智勇,默默无闻,担当着妻子的坚强的后盾,他们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青春和热血!为乡村孩子撑起了一片蓝天。

关于谭卫明的事迹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谭卫明,男,年7月生,巴中市恩阳区义兴乡清泉寺村人,家里有一个大十六岁的哥哥。在父亲还在世时,哥哥供养谭卫明读书,直到高二,谭卫明高中未毕业开始外出打工挣钱。患有轻微精神病的母亲平时就是做做家务或是零碎的农活,父亲则在近郊打打零工兼顾照顾母亲,一家子也算生活稳定而平淡,如那个村庄里无数家庭一样,千篇一律的数着平凡过日子。后来,哥哥安家落户在江西。再后来,因父亲的离世,一切美好安稳支离破碎,也改变了谭卫明原本平静的生活。

背着母亲去看病

“土里刨食毕竟只能勉强保证温饱,我必须得找份工作努力赚钱,要还之前欠下的债,还得赚钱给妈妈看病……”谭卫民说。

年,谭卫民的父亲因一场意外事故去世;母亲因受不了忽然而来的打击精神失常,再加上母亲患有严重的胃病和高血压,必须要有人待在身边。一方面要照顾生病的母亲,另一方面为了家庭又不得不去挣钱,他思来想去,最终决定带上母亲去外面打工,用自己瘦弱的臂膀撑起这个家。

他知道这是一条并不容易的打工路,但是他必须勇于承担。

谭卫民告诉我们,在宁波打工的厂子里本来是有职工宿舍的,但因带着母亲,他在离厂子比较近的地方租了一间18平米左右的小屋。

从此,他就开始了厂区和出租房之间来回奔波的生活:白班时,谭卫民要赶在中午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回去给母亲做饭。夜班时,他又要半夜回去一次帮母亲上厕所。

带母亲外出打工期间,母亲多次犯病,谭卫民也就只有多次更换工作,带着母亲四处看病求医,这位瘦弱的青年,背着母亲上车下车的背影就这样深深的映入了行人眼中。

“这本就是我应该做的,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现在母亲老了,我必须承担起照顾她的责任”谭卫民说。

就这样谭卫民背着母亲不停的换着工作,成都、苏州、宁波等地都留下他的身影。

由于文化不高、没有特长,再加入带着一个生病的母亲,他去饭店、夜宵摊、工厂等地方希望找到一份工作,但都碰壁而归。

谭卫民说,那段时间是他最灰暗的日子,没有收入,母亲又离不开药,自己每天基本都是方便面馒头充饥,节约点钱要买点肉,因为必须要保证母亲的营养。

年母亲病情加重,吃什么吐什么,身体也越来越消瘦,各个器官衰竭,从以前的斤到如今60多斤,生活也基本不能自理了,为了给母亲治病,谭卫民不得不放弃现有的工作,背着母亲四处就医,在回到巴中老家后母亲已经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从那以后便下身瘫痪,卧床至今。

手肌肉逐渐萎缩,筷子都拿不住,生活起居需要谭卫民随时照顾。他不敢出门太久,每次离开三四个小时就必须回家。

为补贴家庭开支,谭卫民在山上种油菜籽和辣椒,蔬菜,还养了几头猪,挣的钱都花在了母亲治病身上。

“一个人要尽孝,更要懂得感恩,母亲把我养大成人不容易,她老了,我就得照顾她”谭卫民说。

从谭卫民家到城里距离约60公里,医院复诊买药时,他背着母亲要走3个多小时,来到了山下的车站。等待进城的班车时,他把母亲抱着怀里,就像二十多年前,妈妈抱着年幼的他一样。

母亲上年纪之后,牙齿慢慢掉光了,每顿饭前,谭卫民要用剪刀将饭菜中大块的肉和蔬菜剪碎,再喂到母亲嘴里。

每晚睡觉前,谭卫民都要陪母亲聊一会天。

母亲坐在床上喃喃自语:“我这病好又好不了,死又死不了,连累人啊。”谭卫民赶紧劝她别想太多,而他却总是担心,怕母亲哪一天躺下睡着后,再也醒不过来。

“在过去的4年里,我与母亲相依为命,这4年里,我渐渐知道如何照顾我母亲才能让她更舒服,我希望就我的这些经验去照顾更多的和母亲一样的老人,也让他们能够更舒服”谭卫民说。

年2月母亲生日那天,谭卫民特意买了染发剂,将母亲的满头白发染成黑色。母亲说自己一下子年轻了20岁,母子俩用一部旧手机拍了一张合影。他说,这么多年了,还没有拍过一张真正的全家福,终生遗憾。

带着母亲去散心

谭卫民还未找女朋友,他说他不敢轻易去找,生怕将来娶的老婆对母亲不好。然而,母子二人还能在一起多久,谭卫民自己也说不出答案。

谭卫民的愿望只有一个,赚足够的钱给妈妈看病。

坚强的他面对生活困境,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责怪苍天的不公,他只是选择坚强来面对以后的生活。

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谭卫民依然很乐观,他说日子再难也要走下去。他坚信以后一定会过上幸福的日子。

“我用‘布带’把妈妈和自己绑在一起,这样背起来省点力气,妈妈也舒服点……妈妈瘫了,我的背就是妈妈的腿。

除了工作、做家务,大部分时间妈妈都这样趴在我背上去这、去那;妈妈在我背上很安静,我想,妈妈爱我……身边的人都说我真不简单,我不这样看,小时候,妈妈也这样背着我……”谭卫民说。

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身边离不开亲人的照顾,这是子女反哺父母报答养育之恩的感人情节,谁也替代不了儿女侍奉堂前对父母的慰藉。

有一种伟大来自平凡,

正是在那三尺讲台,

李佐英老师挥洒着她那无悔的人生。

为人子,止于孝。

父母给了谭卫民生命,养大长大

于是,在他的大好年华里,

他把点点滴滴的孝心圆成太阳,

回报母亲给予他的爱与温暖。

给他们点赞,愿他们都好

来源/四川文明网、美丽巴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巴中这两个人要出名了一名好老师,一个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