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招聘信息四川省巴中市年赴知名
TUhjnbcbe - 2021/3/3 0:49:00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209392.html

巴中是革命老区,也是贫困地区。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使命,也是中国共产*的初心和追求。百年来,巴中人民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谋复兴,完成了从“打土豪、分田地”到“脱贫困、奔小康”的持续求索,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了巴中由贫穷到小康的嬗变,谱写了一部挑战贫穷、扶贫帮困、摆脱贫困和消灭贫困的雄壮史诗。

一、革命斗争挑战贫穷

人民群众是*的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从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幸福的目标。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巴中人民在军阀割据下,过着“三月杂粮三月糠,三月野菜三月荒”的艰难生活。当时,占巴中人口9%—12%的地主却占有75%—80%的土地,广大民众挣扎在生死线上,有通江苦、南江难、巴中穷的说法。巴中地下*组织为改变穷人的悲惨命运,带领广大贫民进行“三抗”(抗粮、抗捐、抗租)斗争。巴中这块土地是英雄的土地,这方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以巴中为中心和首府,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英勇斗争,歼敌15万,8万红军将士长眠于此,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和红军领导工农群众建立苏维埃,通过土地革命实践消灭贫穷,使千百年来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巴中人民为保卫革命成果抛家舍业、倾其所有、无私奉献。当年,有12万人参加红军,4.8万人血洒疆场,为红军运送物资达万人次,提供军粮1.5亿斤。红军撤离后,巴中人民在遭受敌人疯狂反攻倒算和“丙子丁丑”空前干旱的困境下,仍竭尽全力支援巴山游击队。抗日战争时期,巴中人民献金捐物、出人出力,有2万多人出川抗日,血洒各大战场,为中华民族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巴中地方*组织带领人民,坚持秘密斗争,直到巴中解放,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了消灭贫穷的第一步。

二、艰苦创业扶贫帮困

新中国成立后,带领万老区人民摆脱落后状态,成为巴中地方*委政府的头等大事。中央把帮助老区恢复国民经济作为一项主要工作。

年2月,川北区土改试点工作在恩阳展开,川北区委书记胡耀邦亲临指导,听取土改试点情况汇报。待巴中土改试点工作取得成效,中央土改参观团专程到此总结经验。随后,分三批进行土地改革,彻底废除封建制度,消灭剥削,农民获得了土地,极大解放了生产力。同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川陕边分团赴巴中慰问,转达中央对老区的亲切问候。巴中人民秉承中央关怀,发扬革命传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到年,巴中粮食总产量达万公斤,比年增长23%。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指引下,巴中因地制宜,发展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消除贫困提供了制度保障,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巴中一穷二白的状况。三年困难时期,巴中人民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节衣缩食,忍饥挨饿,调粮支援京津沪,甚至发生了“粮食在肩上,饿死在路上”的感人事迹。三年困难时期,巴中人民不分昼夜,肩挑背扛、战天斗地,进行经济建设,初步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现状。驷马公社创造的“驷马经验”,对巴中农业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极大作用。中央授予驷马公社全国“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称号,在全省掀起了一场“学严龙、赶驷马”活动。“文革”时期,巴中积极开展“工业学大庆”,发展“五小企业”,到年,发展国营企业家,实现工业产值万元,为消减贫穷奠定了基础。此间,巴中人民积极接纳2.2万名重庆知青插队落户,组织1.4万名民兵参加襄渝铁路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家对老区的帮助着重于扶贫济困,解决吃穿问题,扶贫依靠生产救灾和社会救济,建立特困群体救济制度。

三、扶贫开发消减贫困

贫困问题既是社会问题,也是发展问题。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的奋斗目标。*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巴中农村实行大包干,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加快了减贫脱贫步伐。年,中央把帮扶老区提上国家日程。年,巴中被认定为革命老区。年9月,国家启动“三西”建设工程。年起,国家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实施农村扶贫开发。通江、南江、巴中、平昌四县组织大批干部深入农村,对贫困群众摸底调查,建卡立册25.9万户.6万人,定通江、南江为国贫县,巴中、平昌为省贫县。各县因地制定扶贫规划,落实开发项目,变救济性扶贫为开发性扶贫,迈入了制度性扶贫的新阶段。按当时“温饱线”标准,经省上检查验收,四县于年相继越过“温饱线”。到年,巴中地区生产总值达22亿元,与年比,增长4.5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元,增长3.9倍,巴中人民结束了“吃不饱、饿肚子”的状况。这一时期,国家扶贫从单纯的救济转向帮助贫困户生产自救,调整山区生产,放宽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搞开发式扶贫,由纯粹“输血”转向重在“造血”。年7月,巴中地区成立。巴中人口由年的万增加到万,按省温饱线标准,贫困乡个,特困乡54个,贫困村个,特困村个,贫困户21万户,贫困人口91万,特困人口3万。年,国务院印发《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采取扶持与开发并举的策略。巴中地委制定“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十年迈大步”的奋斗目标。从中央到地方,采取分类指导、计划单列、资金单放、物资单拨、领导专管、定点和对口帮扶等措施加大对老区扶贫开发力度。90年代中后期,巴中人民在扶贫开发实践中创造了巴中经验和巴中精神,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又是扶贫开发的经验,着力解决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的问题,促进了巴中社会面貌的改变。为此,温家宝同志批示:“巴中地区扶贫攻坚的成就说明,只要找准路子,真抓实干,就能改变面貌。”巴中在扶贫开发上敢为天下先,成为四川的样板,对全国扶贫工作具有普遍意义。在此期间,国家对老区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减免老区农业税,增加财政补贴,免征投资方向调节税,进行对口帮扶,调整财政包干基数等,巴中用好用活这些政策,推动了扶贫开发进程。到0年撤地设市时,巴中城乡发展面貌显著改观,缩小了与全省的差距。巴中人口达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由年的25.9亿元增长到93.7亿元,贫困人口下降到15.4万人,人均占有粮食公斤,有13万户、58万人解决了温饱问题。1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1—年)》,把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巴中抓住中央实施“少取、多予、放活”的政策机遇,制定改善“三大条件”,发展“三大经济”,实现“三市”战略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变农村落后状态,解决致贫返贫问题,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生产力,步入了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并重的阶段。此间,巴中采取按年度、分梯次、有重点、渐进式推进扶贫开发,使部分贫困户摆脱了“吃穿靠救济,用钱靠贷款”的困境。9年10月,四川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在通江县沙溪—瓦室、巴州区上八庙—青木实施革命老区连片扶贫开发试点。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国务院印发《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规划(—年)》、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印发《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年)》,开启新一轮十年扶贫开发。年5月,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启动会召开,全面启动包括巴中等市的扶贫攻坚行动。巴中在争取国家政策层面支持上取得突破,总投资亿,以铁路、高速路为骨干的“六路”建设和以“六库”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启动,极大促进了扶贫开发。21世纪初,巴中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经济发展较快,落后面貌极大改变,但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主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国家通过减税降费、东西部扶贫协作、免除农业税等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进行连片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有效解决巴中“四难”问题。在此期间,温家宝、李克强等先后赴巴中调研,指导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

四、脱贫攻坚全面小康

脱贫奔康是老区人民的愿望和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巴中依然存在大量低收入群体,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成为当务之急。巴中“三区叠加”特征明显,整体贫困、集中连片贫困突出,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到年底,全市各县(区)均属贫困县,有贫困村个,贫困人口49.4万,贫困发生率16.3%,是全省脱贫任务最艰巨的地区之一。面对既要脱贫又要奔康的双重任务,巴中坚决打响脱贫攻坚战,向开发式与保障性扶贫并重转变。巴中抓住精准扶贫机遇,坚持“统筹城乡、连片推进、精准施策、全域扶贫”工作思路,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发展要求,实施“1+6”扶贫攻坚行动,加大扶贫投入,攻克贫困堡垒,老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进入脱贫致富奔康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年,巴中率先开展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试点,推行土地流转和增减挂钩改革,结合央企开展贫困老区“百县万村”帮扶行动,强力推进以巴山新居建设为载体的连片扶贫、全域扶贫,重在培育贫困群众能力,变“等靠要”为“苦干实干加巧干”,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扶贫攻坚”改为“脱贫攻坚”。巴中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重要职责使命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明确总体任务,形成推进机制,一级带着一级干,形成比学赶超、竞相争先的浓厚氛围,举全市之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决不让老区人民在脱贫奔康路上掉队。中央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推进力度,出台《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等,将巴中纳入国家层面重点帮扶地区,省上大力支持老区建设,巴中主动汇报对接,分步实施,形成促进老区发展的合力。巴中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路线图和时间表,提出“统筹城乡、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总体要求,苦干实干,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就。年底,个贫困村销号,9.1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7.65%,有效缓解了区域性整体贫困,巴中精准脱贫首战告捷。剩下的都是“硬骨头”,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十九大对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部署。巴中按照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绿色崛起为路径、产业强市为支撑、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奋力走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围绕“一本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双七有”目标措施,推行“扶贫+”模式,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持多元投入,强化资金、项目、产业支持,动真格、出实招、求实效,实现“拔穷根、挪穷窝、换穷业”目标,群众问题普遍得以解决,巴中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到年2月,巴中市五个县(区)先后退出贫困县序列,全部摘帽,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累计减贫49.7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6%,脱贫任务完成99.6%,绝对贫困基本解决,创造了巴中减贫史上奇迹,正昂首阔步与全国同步全面迈入小康。

来源:巴中日报

01

“奔跑达人”李忠伟:架起他乡与故乡协作之桥

02

全部隔离管控!裴某某及其密切接触者已找到

03

五分钟!带你了解村(社区)“两委”换届那些事

欢迎各界人士广泛投稿,我们将择优刊发推送。

投稿邮箱:

qq.
TUhjnbcbe - 2021/3/3 0:49:00
临床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503615.html

为大力实施“巴山优才计划”,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持续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助推巴中高质量发展和老区振兴发展,根据《关于实施“巴山优才计划”的意见》(巴委发〔〕10号)和《巴中市公开引进“高精尖缺”专业人才暂行办法》(巴委办〔〕7号)精神,四川省巴中市计划年9-11月分批组织赴成都、重庆、西安、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地知名高校开展第三届“智汇巴中·才领未来”专项引才暨“巴山优才”宣传推介活动,本次拟公开引进专业人才名。

一、引才计划

(一)企业引才名。其中:市本级49名,巴州区6名,恩阳区30名,南江县6名,巴中经开区名。

(二)事业单位引才名。其中:市级单位名,巴州区32名,恩阳区41名,南江县67名,通江县名,平昌县名,巴中经开区3名。

具体岗位及要求请登录巴中*建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招聘信息四川省巴中市年赴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