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年)》提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核心的全域生态治理;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服务水平,建立多元建设生活环境优美、生态系统健康、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年,生态乡村成啥样
01继续推进“巴山新居”建设,推广“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设模式
02到年,全市生活垃圾得到全面治理的行政村达到95%以上
03到年,全市所有乡镇污水处理厂(站)全部建成投用
04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农村公共厕所新建和改建座
05拓展“百镇建设行动”,培育一批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业宜居的特色小城镇
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规划》指出,要推进城乡空间融合,结合村容整治、景观优化、基础设施完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建设具有巴中地方特色的村宅田园景观环境;推进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地方特色推动理念创新,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形成生态宜居、富裕繁荣、和谐发展的“美丽巴中·宜居乡村”。
“打造宜居乡村,最主要是离不开房子。”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李煜介绍,巴中将继续推进“巴山新居”建设,全面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文化传承、改革创新”六大行动。推广“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设模式,结合乡土特色,突出村宅农房和村庄环境个性化。坚持“宜保则保、宜改则改、宜建则建”,形成文化底蕴深厚、独具特色的“巴山新居”。《规划》还提出,要立足乡土景观和村庄现状,全面完成存量农村危房改造任务。采取政府引导、农户自筹、社会帮扶、金融扶持等方式,加快完成农村土坯房分类改造整治任务。
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方面,《规划》提出,加快推进村内通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继续开展清河、清渠、清沟、清路、清院“五清行动”和村民院落“摆顺、扫干净”行动,打造农村“水清岸绿、渠沟通畅、路见本色、庭院整洁”的优美环境。结合地方山水格局和乡村田园景观特点,进行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和景观塑造。
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规划》要求依托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重点,全面提升乡村基础设施配建品质。强化对农村各类环境问题的监管,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要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确保到年,全市生活垃圾得到全面治理的行政村达到95%以上。积极推进农村垃圾就地源头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到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5%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率达到76%以上。
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加快实施幸福美丽新村水库和塘堰“清水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水利风景区建设,到年,力争创建“水美新村”30个以上。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在人口聚居度高、环境质量要求高的区域实施污水治理,优先安排15户或50人以上的聚居点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到年,全市所有乡镇污水处理厂(站)全部建成投用。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农村公共厕所新建和改建座,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加快乡村旅游、公路沿线厕所配套,注重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和集中连片发展乡村旅游村庄内的厕所配套建设。到年,新建和改建乡村旅游厕所座,A级景区、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厕所56座,风景名胜区厕所56座。
建设宜居宜业特色小城镇
《规划》提出要充分发挥小城镇对乡村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形态适宜、发展水平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特色小城镇,实现以城带乡、镇村联动发展。
促进小城镇多元发展,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培育一批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业宜居的特色小城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小商品、农业生产资料批发等生活生产服务业,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业重镇、农业强镇、旅游名镇、康养小镇。
增强小城镇承载能力,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项目,积极推进“9+N”公共设施建设,抓好小城镇危旧房棚户区改造,抓好道路、供水、供气、管网、排涝、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森林公园、生态湿地、绿廊绿道等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商业服务、社区服务、教育卫生、公共交通、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优化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保持乡村田园风光和地域特色,建设宜居宜业特色小镇。
创新小城镇发展机制。深化扩权强镇改革,强化事权、财权和用地指标等保障,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创新小城镇发展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镇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支持小城镇基金、债券发行和PPP项目等。创新服务管理机制,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体系,提高城镇管理水平,营造良好城镇发展环境。
来源:巴中日报
编辑:尹苒审核:陈连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