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门精准施策,助力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变发展优势
用好土地政策产业更加红火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
本文刊登于《人民日报》(年02月20日第04版)
和煦阳光下,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五云镇夏潭村甜叶菊基地一派生机。“选对了产业,土地成了聚宝盆!”夏潭村党支部书记谢瑞山感慨,在自然资源部结对帮扶下,村里新发展起甜叶菊产业,“甜蜜”事业越来越红火。
夏潭村的脱贫实践是一个缩影。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抓住政策扶贫、对口扶贫两条主线,出台一系列政策,为脱贫攻坚提供了重要的资源要素保障和资金支持,助力贫困山乡壮大特色产业、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十三五”期间,合计安排脱贫攻坚专项计划指标.54万亩,全国易地扶贫搬迁手续完善安置住房登记率已达96.22%。
用好用足政策,拓宽脱贫资金来源
立春以来,安徽省岳西县冶溪镇琥珀村的田地里,郁郁葱葱的油菜和茶苗长势喜人,正在田间忙活的脱贫户刘百江说:“原来的危房拆除复垦后,去年栽下茶苗,过两年每亩能收入三四千元!”
“用活政策,一举两得!”冶溪镇党委书记王金桥说,得益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镇里拆除了农村危旧房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此外,通过复垦整治增加耕地面积余亩,不少村庄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带动乡亲鼓起腰包。
“拎包入住,小区水电路网等设施配套齐全,太安心了!”河南省新县泗店乡吉祥社区脱贫户郑立新,年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搬出山区,实现稳定脱贫。
易地扶贫搬迁钱从哪里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刘金山说:“用好用足政策,拓宽脱贫攻坚资金来源。”河南创新机制,探索建立宅基地复垦券制度。“十三五”期间,新县易地扶贫搬迁户人,全部入住新房。
从贫困地区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域内流转使用,到深度贫困县节余指标由国家统筹跨省域调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不断拓展完善,为脱贫地区提供了“真金白银”的支持。年以来,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调剂资金超过2亿元,跨省域调剂资金多亿元,合计超过亿元。
用好资金“活水”,滋润产业发展。四川省巴中市将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培育同步规划、同步推进,为脱贫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一大批脱贫群众变成社区居民、产业园区工人。通江县长兴村脱贫户张桂芳说:“村里‘长’出了葡萄、蓝莓等新产业,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挣钱顾家两不误。”
发挥行业优势,解决最急最盼的民生难题
精准扶贫需要科技支撑。“针对贫困地区不同资源禀赋,我们发挥地质行业优势,全力服务脱贫攻坚。”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主任吴登定说,在一个个贫困山区,地质调查人员深入一线,探索走出以找水打井、防灾减灾、地质旅游和绿色矿山为主的特色扶贫之路。
找水打井,解决饮水安全难题。
年5月22日,是让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长征镇岸山村村民们难忘的日子,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扶贫突击队打出一口日出水量多吨的水井。看着清水汩汩而出,王华老人掬一捧尝了个鲜,“真甜!缺水吃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这个扶贫突击队先后在长征镇建成饮用水井7口,解决了多人的饮用水困难。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发挥技术优势,在江西赣南红层区、滇桂黔岩溶区和西部干旱区等缺水严重地区,精准对接需求,成功找水打井1余口,为严重缺水地区贫困群众提供了生产生活水源保障。
富硒土地调查,让特色农业越长越壮。
走进江西省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一排排现代化标准蔬菜大棚鳞次栉比,大棚内丝瓜、辣椒、茄子等蔬菜长势喜人,农户忙着采摘供应市场。“富硒蔬菜牌子响,不仅销路不愁,还能卖上好价钱。”梓山镇潭头村驻村第一书记肖桂花笑着说。
好土产好菜。“多亏地质调查队员找到富硒土,铺就致富路。”肖桂花说,产业园建成以来,每年产出富硒蔬菜6万吨,提供就业岗位0多个,带动周边余户脱贫致富。
“十三五”时期,中国地质调查局先后在贫困地区调查圈定绿色富硒土地万亩,支持建设余处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推动贫困地区走上富硒产业致富之路。
原标题:《人民日报:自然资源部门精准施策,助力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变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