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盆小学:
快乐“乡土课程”助力乡村振兴(上)
今天下午,我们上一节劳动实践课,每一个班都有任务。每一个班的女同学,你们要做的事就是给土地撒肥料。男同学任务比较重,干什么呢?(同学:挖地)对,就是把地翻一次。等会儿,一定要有秩序,女同学该干什么,男同学该干什么,不能去抢。我们怎样去做?记住了没有?(同学:记住了。)......
9月14日下午2点半,革命老区、大巴山区的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高塔镇金盆小学四、五、六年级的35名同学,在学校老师余霞、梁琴的带领下,来到了学校后面的一块约2分面积的校园实践基地开始了今秋开学第一堂“乡土课程”——《家乡的耕地我来种》。
带队老师余霞分配了任务,交代了注意事项后,同学们分工协作,开始播种青菜和小青菜。除草、松地、施肥、理沟、垒厢、播种......大家干得热火朝天。
学校四年级学生赵青彦:我喜欢种菜、除草,还有翻土,我知道了爷爷奶奶他们在太阳下干活的感受。
学校五年级学生余艳:让我学到了怎样去种植农作物,先除草,再耕地,然后撒肥料,最后播种子。
“乡土课程”——《家乡的耕地我来种》,结合二十四节气与农作物的关系,让学生根据不同节气种植时令蔬菜。
金盆小学教导主任、农耕文化教学负责人余霞:今天,我们带领金盆小学的孩子们参加了劳动实践,让孩子们在劳动锻炼的过程中,去体会种植蔬菜需要哪些步骤?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懂得劳动的艰辛,锻炼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他们从小对家乡的热爱,让孩子们感受乡土课程的快乐!
通过劳动实践,培养了孩子们的劳动技能,锻炼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滋养了孩子们从小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学校四年级学生赵青彦:通过这乡土课程,我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明白了)只要努力干,就会有好收获。
高塔镇金盆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乡村小学,海拔余米,距南江县城50公里。学校辖一个中心校和两所村小教学点。中心校现有5个小学教学班(1年级和3-6年级)及附属幼儿班,现有52名小学生(其中寄宿生34名),在职在编教师14名。
近年来,金盆小学根植乡土教学,开发乡土课程,让学生在乡土教育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索、实践和体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金盆小学校长张斌:我们学校开设的乡土课程,孩子们特别感兴趣。孩子们在学校非常快乐地上自己喜欢的课,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们开设乡土课程,让孩子们爱上了学校,培养了孩子们的乡土情怀,他们从爱学校、爱家乡,从小树立了爱祖国的感情。
金盆小学:
快乐“乡土课程”助力乡村振兴(下)
今秋开学,教育部门“双减”政策出台后,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高塔镇金盆小学把乡土课程作为落地落实的主要载体。
金盆小学校长张斌:乡土课程,使孩子们从繁重的作业和游戏中解脱出来,我们学校落实“双减”工作,最主要的载体就是乡土课程。
为此,金盆小学开展了“家乡版图我来绘”“家乡耕地我来种”“家乡风俗我来探”“家乡物产我代言”“家乡美食我来做”等多个方面的乡土课程研讨活动。
金盆小学校长张斌:我们把乡土课程融入到校本课程之中,依托学校农作物种植实践基地、还有以光伏电站为主的科普教育基地,培养小农人、小工程师、小厨师等,学校通过乡土课程,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乡土课程”——《家乡的风俗我来探》,充分挖掘学校农耕博物馆的实物样品,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木制、石制、铁器等农耕农具,知道它们的外形特点,结构用途,价值意义,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小根植改进农耕器具,发明创造出更先进的农耕技术,服务于家乡的建设,从而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的信心。
“乡土课程”——《家乡物产我代言》,孩子们从吃的翡翠米、核桃、黄羊等家乡的特产美食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寻找身边熟悉物产,提升孩子们的调查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学校乡土文化教学负责人梁琴:我们通过让孩子课前调查我们身边的、我们家乡的主要的特产有哪些?我们有种植基地,我们村里也有种植园区,孩子们从多方面和实地调查,提升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让孩子们通过我们的乡土课程,让孩子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学校五年级学生余艳:我收获了乡土课程的快乐。因为乡土课程,让我们学会了更多的道理,知晓了家乡的物产。我还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比如,家乡名人王瑛,还有家乡物产有核桃、金银花等,还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当地村民赵智华,今年56岁,她的儿子媳妇在外打工,两个孙女在金盆小学,一个读二年级,一个读四年级。学校开展乡土课程,让孩子变化很大。
当地村民赵智华:从开展这个乡土课程,(孩子)回家给我们扫地、洗碗、收拾家务,或者是在地里拔草,帮我剥玉米等,(学校)对孩子各方面的教育,回来后变化的确是很大的。
赵智华告诉记者,孩子们不光爱劳动、爱清洁,还特别有孝心,晚上回家,两姐妹争着要给奶奶洗脚、按摩,抢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金盆小学开展乡土教育课程,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动力,让孩子们快乐学习的同时,激发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的热情。学生喜欢,家长点赞,社会支持。
高塔镇高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梁大太:一是土地支持,开展劳动实践基地;二是农机农具捐赠,帮助学校建好农耕博物馆;三是资金支持,帮助学校开展乡土教育。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土人才的支撑,金盆小学开展乡土教育课程,为乡村振兴培养后备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塔镇高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梁大太:在乡村振兴中,我们缺乏乡土人才。金盆小学开展乡土教育课程,以及劳动实践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为乡村振兴培养了后备人才。
金盆小学利用乡土资源,开发乡土教育实践课程,有利于凸显学校的办学个性,形成自己的特色,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如今,乡土课程实践被提上了学校的议事日程,下一步,学校将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力争办出特色,让孩子们热爱乡村,将来扎根乡村、建设乡村。
金盆小学校长张斌:我们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乡土课程的内容和形式,通过让孩子们动手实践,让他们学会生活实践技能,从而使他们获得独立思考、合作创新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乡村振兴培养建设人才。
点赞这样的“乡土课程”教育
在日常人们的心目中,贪玩的孩子似乎不是好学生,可到了巴中市南江县高塔镇金盆小学,这个“惯例”被打破,“玩”成了课程内容。
金盆小学创新性开展“乡土课程”教育,让年幼的孩子从繁重的家庭作业和手机网络游戏中解脱出来,这也是落实教育部门“双减”政策的有益尝试。
实践证明,“乡土课程”是激活孩子灵性的契机,将孩子的视野从充斥说教的课本,引向“乡土”人文。通过亲身经历、悉心感受,点燃孩子们对脚下土地的热爱,对乡土风俗文化的痴迷,对家乡美景的真切眷念,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学习,将来回报家乡、投身乡村建设。
“乡土课程”,是寓教于玩的教育探路,也是教学向“学生本位”回归的可行法子;“乡土课程”,培养了孩子们的劳动技能,锻炼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滋养了孩子们从小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乡土课程”,能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金盆小学的“乡土课程”教育,值得点赞!
原标题:《金盆小学:快乐“乡土课程”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