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是四川经济最不发达的几个地区之一,但是农村大操大办的现象却非常严重。
早在多年前,央视就曝光过巴中办酒的怪现象:除了传统的婚丧嫁娶外,还有“立碑酒”、“立房酒”、“烧锅底”(搬家)、“做老斋”、“剃头酒”、“周岁酒”、“参军酒”、“开业酒”、“谢师酒”、“寿酒”、“阴寿酒”等等。
“请客”名目层出不穷,多达数十种。有的地方甚至还有“结扎或上环酒”、“母猪下崽酒”。考个驾照也要整个酒,名目繁多,花样翻新的“请酒”让人叹为观止。
据说骑着摩托车一家一家地去赶酒,是巴中人练就的第一项特殊技能。
大操大办,直接拉高了巴中的餐饮消费。特别是每年高考结束后的七八月份,巴中地区的各大酒店几乎被学酒宴所承包。考专科要办,两三百分的也要办。凡是只要参加了高考的,都算金榜题名,都要办个酒席!
这就导致巴中虽然GDP长年垫底,但是餐饮收入却很可观,据年统计数据显示:巴中全市的餐饮收入达到了90亿元,比内江、乐山、广元、资阳、广安等许多城市都要高。
传统的酒席已经严重变味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乐此不疲?
其实很多人对办酒都是很厌恶的,但周围的形势,让你觉得不摆还真不行。一位巴中网友算了笔账:一般人家请一次酒,会收到2至5万元的礼金。但是,一年要吃上百次酒,送出去的礼金不低于2万元。
也就是说,如果一年摆一次,还能保本;如果两年不请酒,就得亏2万元左右。白花花的“银子”大量流出,自然也只有请酒才能收回成本。
由此陷入了恶性循环,而礼金也水涨船高。一百两百早已经拿不出手了,五百一千才算起步。
据官方的一份最新问卷调查显示,在巴中,有62%的群众,每年家庭“随礼”花销过万元,而年,巴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3万元,其中农村更是只有1.6万元。
可以说,办酒之风苦了老百姓,最终钱都让酒店给赚了。
早在多年前,巴中就已经开始对大操大办之风进行整治,不过要完全看到效果,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