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集团特派记者付真卿王成栋摄影欧阳杰剪辑郭雨荷杨昕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审议讨论的“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推进包括陕甘宁、大别山、左右江、川陕、沂蒙等革命老区绿色创新发展。
这对于曾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和首府的巴中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两会期间,川观新闻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巴中市市长何平,请他谈谈“十四五”时期革命老区巴中的振兴发展之路。
契机
“十四五”巴中发展机遇“4个新”
记者:在“十四五”时期,您认为作为革命老区的巴中将迎来哪些发展机遇?
何平:不久前,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也就是年的国发3号文件。在这个意见的统领下,国、省将配套制定系列规划和实施方案,形成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体系,这对巴中来说是一个重大机遇。
总体而言,在“十四五”时期巴中的发展机遇可以概括为为“4个新”。
一是融入新发展格局有了新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巴中地处成都、重庆、西安三大城市的几何中心,已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给地、产业协作配套基地和北向重要门户枢纽,这为巴中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宝贵平台。
二是实现振兴发展有了新支撑。也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带来的新的政策支撑。
三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有了新抓手。这个抓手就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着力促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特别是5年过渡期内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这对巴中来讲是重大利好。
四是激发内生动力有了新契机。巴中是原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孕育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今年是党的百年华诞,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必将进一步激发老区人民传承红色基因、致力振兴发展的巨大热情,积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巴中的磅礴力量。
考量
锚定目标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
记者:面对这些机遇,巴中市如果确定自身的定位和发展目标?
何平:综合考虑巴中发展形势、阶段特征和未来发展支撑条件,“十四五”时期我们要致于力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
“三市”即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两地”是指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基地、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给地和产业协作配套基地;“一枢纽”即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杻。
之所以确立这样的定位,有历史的传承,也有现实的考量。例如我们提出要建设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市,是立足于巴中历代传承的红色基因。
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编制一个特殊类型地区的振兴发展规划,其中要确定若干个革命老区中心城市作为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我们巴中是有希望进入的。
从现实的考量,自年国家出台的《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以来,我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巴中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为进一步的振兴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扬长
文旅康养将是未来巴中第一产业
记者:要实现振兴发展,巴中该怎样扬长避短?又有哪些具体的产业抓手呢?
何平:我觉得首先要立足巴中优良的生态环境,走绿色发展之路。巴中森林覆盖率63%、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6.7%,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气候养生之都和国家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市委市政府确定将文旅康养产业作为巴中未来的第一产业来抓,并在其引领之下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目前,巴中已经建成了1个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2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及一系列配套设施。我们创新探索在城市实行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城市新区同建,在农村实行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同建,将全域旅游与城乡建设结合起来。
其次,我们要立足于巴中丰富的矿产资源,依托这些资源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例如天然气,目前川渝两地正在携手打造天然气千亿产能基地,建设未来中国的“气大庆”。我们巴中所在的川东北地区正是“气大庆”主战场之一。巴中的石墨资源也非常丰富,我们立足现有条件,研发以石墨为原料的新型材料,比如碳材料、人造金刚石材料等,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我们也支持培育了一批石墨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一些企业的技术水平已经位于全国前列,甚至领先世界。
另外,依托巴中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们的现代生态农业和畜牧业发展势头也很好。例如生猪产业,蓝润、新希望等龙头企业都已经在巴中布局生猪全产业链。除了像生猪这样的大宗产品,我们还打造了一批具有巴中特色的有机农牧产品,像南江黄羊、青峪猪,都已经初具品牌效益。
补短
振兴发展亟需补齐3个短板
记者:巴中未来的振兴发展还有哪些短板亟待补齐?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您又有哪些思考和建议呢?
何平:作为一名来自革命老区的全国人大代表,我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