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经济圈”,启动“双循环”。
11月13日,由重报都市传媒、重庆市大足区指导,上游新闻与成都交通广播电台承办的“双城新发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消费指数发布会”在重庆大足举行,上游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京东集团专家现场发布《向上第四级——成渝经济圈网商大数据画像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该《报告》对成渝经济圈在全国的消费排名以及消费增幅变化、川渝两地特色产品及品牌在两地接受度、成渝经济圈消费者主流群体购物特征及变化趋势等指数进行了分析展现。
关键点一
成渝经济圈“双核城市”实现销售破百亿
京东大数据显示,四川省、重庆市两地的消费总量在全国占比均有所提升,其中四川省消费总量的占比增幅排名全国首位,而成都市、重庆市的消费总量则连续两年在七个月周期内实现超百亿元。在成渝经济圈中的城市中,四川省内资阳市,重庆市内巴南区、渝中区成为新晋消费总量超过十亿元的城市。占比变化数据显示,四川省成交额在全国的占比增速达4.5%;重庆市成交额占比增速达3.5%。
《报告》显示,重庆市人均消费渝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渝中区等城区消费者人均消费更多。四川省内人均消费成都市、南充市、宜宾市、泸州市、内江市、巴中市、攀枝花市等城市消费者的人均消费金额更高。
关键点二
重庆地区成为购买“四川特产”消费增幅最多的城市
从川渝城市圈商品“出蜀”订单的类目分析,以川酒、川菜、火锅为代表的商品畅行全国,增长明显,这些特产在城市圈内的交流也非常火爆。相较而言,家电、数码等其他品类的川渝产品在全国的影响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京东大数据显示:“四川特产”商品增幅超70%,重庆地区成为购买“四川特产”消费增幅最多的城市,武汉地区则成为购买“重庆特产”消费增幅最多的城市。四川的白酒品牌成为“四川特产”的销售主力,从全国各城市的分布来看,海底捞品牌的全国化销售更为明显。重庆的食品品牌是“重庆特产”的销售主力,从全国各城市的分布来看,乌江、有友等品牌的全国化销售更为明显。
重庆地区消费者购买四川特产的消费金额同比增幅超%,北京、成都、武汉等城市消费总量高且增幅也超过了90%;武汉地区消费者购买重庆特产的消费金额同比增幅超60%;重庆、成都、西安、北京等城市的消费总量高且增速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关键点三
川渝两地对护理护具、生鲜、药品等商品消费增幅明显上升
京东大数据显示: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四川省和重庆市消费者在护理护具、生鲜、药品、清洁类商品上的消费增幅呈明显上升趋势。
而在消费增量人群上,随着更多消费者习惯于从互联网平台购买生活必需品,16-25岁年轻女性消费者成为四川地区消费增量的主力人群,而56岁以上的银发族则成为重庆市的增量核心人群。生活必需品、特别是生鲜消费的高速成长,代表着消费者对于线上渠道的信赖,也是消费模式的转移。
TOP10品类消费占比来看,四川省乐山市、雅安市的休闲食品消费占比较高,成都市的粮油调味占比较高,乐山市、达州市的饮料冲调类的消费占比较高。同时自贡市、眉山市的品类集中度更高;重庆市长寿区的手机配件消费占比较高,南岸区的粮油调味占比较高,渝中区、九龙坡区的文具消费占比较高。同时长寿区、永川区的品类集中度更高。
关键点四
互联网零售重庆显年轻
消费者在京东购物时喜欢通过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