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脱贫攻坚的四川巴中攻略之二精准绣花
TUhjnbcbe - 2023/9/22 19:41:00

封面新闻记者谢颖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党政“一把手”层层签订脱贫攻坚“军令状”......系列重大理念与举措,为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如果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巴中脱贫攻坚要想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不可能的。”何平认为。

巴中在脱贫攻坚进程中,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政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群众的家园自己建、群众能干的事情自己干、脱贫的成效如何也由群众说了算。近年来,南江县委副书记娄可伟、巴山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育贤分别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奋进奖”,10名贫困群众入列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或“四川脱贫榜样”,户贫困户被评为市级“脱贫致富光荣户”。在老区精神的驱动之下,巴中求实创新,将上层设计与巴中实际紧密结合,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奉献出叠加三大国土政策支持脱贫攻坚、“道德银行”励志扶贫、“增量奖补”产业扶贫、“三位一体”就业扶贫、村政学院等“巴中智慧”,不但有效破解了脱贫攻坚中系列瓶颈制约,而且得到了国省层面充分认可。

培养农村后备干部和致富能人的“黄埔军校”

产业扶贫:能巩固、可持续

产业是群众增收致富的“压舱石”,绿色生态是巴中最大优势,巴中在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发展“能巩固可持续”的特色农业,递给群众一根通向小康的“金扁担”。

巴中市副市长王毅介绍,在产业发展方面,巴中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长短全域布局。全市“一盘棋”差异化发展“4+X”特色农业产业,主抓茶叶、核桃、道地药材、生态养殖,发展生态旅游康养等新业态。同时根据贫困村、贫困户自身特长壮大集体经济、发展“五园”家庭增收项目。二是政府多元助力。除了中省产业支持政策外,市财政累计投入2.84亿元用于对贫困户、涉农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的奖补、扶持。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给予5万元以内的贴息扶贫小额信贷支持。每个贫困村还选派了农技员常年给予技术指导。三是创新主体带动。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农村人、地、林、房、钱和集体资产“六个盘活”,通过入股、园区务工、代管代营等方式,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帮、扶、带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企业、农业、农民共同发展。目前,全市特色产业基地已达万亩,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家,集体经济年收入超万元的村有8个、超10万元的村个。

“品巴食真巴适”,绿色生态的巴中特色农产品享誉全国。为了让全国消费者能够品味巴中美食,政府助力搭建线下、线上两类平台。相继建成巴中市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南江黄羊交易中心等大中型交易和批发市场,新(改)建农贸市场95个。线上建成市级电商产业园1个、县级电商发展中心5个,电商服务站遍及乡镇和农村,全市95%的规上工业、服务业和限上商贸流通企业已实现上线触网销售。做强“巴食巴适”“巴中云顶”两大区域公用品牌。立足特色农产品有机、富硒特质,实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战略,“巴食巴适”“巴中云顶”品牌价值分别达到.48亿元和63.39亿元,分别入列、年四川省十大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种产品入驻国家“扶贫”平台销售。

以茶叶为代表的特色农业撑起百姓致富梦

教育扶贫:一个也不能少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巴中始终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治贫的关键,涌现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廖占富、张兴琼,“独臂教师”杜秀兰等基层优秀教育工作者。

巴中市副市长赵建仁介绍,在教育治贫方面,巴中主要做了六个方面工作:一是开展控辍保学。每学期开学前后,县、乡、村、校四级联动,进村入户摸排,确保每个适龄学生入校接受教育,奔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强化助学保学。对贫困家庭孩子优先落实学前教育保教费减免、义务教育“三免一补”、中职教育免学费等政策,累计发放各类教育助学资金25亿元,资助家庭困难学生.64万人次。三是改善办学条件。全市累计投入资金76亿余元,原个乡镇“标准中心校”建设全面达标,所村校办学条件得到巩固提升。四是打造师资队伍。实施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特岗计划、教师素质能力提升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及时足额兑现农村教师生活补助资金4.8亿元。五是关爱特殊学生。建立教师结对帮扶建档立卡学生机制,通过到特教学校就读或送教上门方式全力保障重度残疾学生有学上,建成“留守学生之家”近个,妥善解决余人次随迁子女就近入学问题。六是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开办“巴中村政学院”,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训什么”原则,培养培训村干部余人,名学员进入村两委任职,人成为致富带头人。

通江县电商孵化园

安居梦:住房安全户户达标

行走于巴中青山绿水,一栋栋青瓦白墙的川东北民居掩映其间,微田园、硬化路、文化活动广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通过“异地扶贫搬迁”这一模式,圆了贫困群众的“安居梦”。

美丽新村圆了贫困群众“安居梦”

为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问题,巴中积极探索,贡献出了“异地扶贫搬迁”的巴中智慧,为百姓“小康梦”提供了重要支撑。巴中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扶贫开发局局长王伟介绍,每户搬迁户自筹资金不超过1万元,就能搬出深山“挪穷窝”。全市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5.3万余户18.9万余人,占全省总任务的13.9%。同时,同步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特色产业基地,让他们稳定增收“换穷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同时,加大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主要针对C、D级危房,突出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五保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排除安全隐患,对原有住房维修加固、完善功能,不大拆大建。全市累计完成改造17.3万户。此外,还通过土地增减挂钩、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等方式解决其他住房不安全问题,实现住房安全户户达标。

1
查看完整版本: 脱贫攻坚的四川巴中攻略之二精准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