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本名查德.辛克莱尔,加拿大人,成都“白熊盆景园”主人。
见到白熊时,他身着米色夹克坐在中式古朴长桌旁,周围陈列着他的部分盆景作品。乍看之下,很难想象这些虬曲多姿、盘跟错落的川派盆景出自一个外国人之手,但随着对话的深入,白熊用严谨的态度和开放的心态向我证明,他对川派盆景的热爱,绝不只是说说而已。
盆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起源于东汉(25年-年),形成于唐宋(年-年),盛行于明清(年-年)。唐朝时,分景由遣唐使传到日本,在日本被称为“盆栽”,后又由日本传入欧美,继而风靡世界。川派盆景以成都为中心,起源于五代(年-年),以棕丝蟠扎为主,与岭南派(以广州为中心)、扬派(以扬州为中心)、苏派(以苏州为中心)、海派(以上海为中心)并称为中国盆景五大流派。
到中国去
九岁的白熊一直对家附近的一座中国佛寺很好奇。
每周日,外婆都会驱车带他经过。寺庙“外形奇特”,常常有中国僧人出入,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终于有一天,外婆带他走过了这座佛寺。白熊惊讶:佛寺内竟还藏着一个传统中式园林,里面陈列着各种形态各异的盆栽,但又和在温哥华所能常见的日式盆栽不同。“这是盆景,不是盆栽,它起源于中国。”这是白熊第一次从外婆口中听说“盆景”。他回忆说道:当我第一次看到盆景,就想学习这门艺术!”
但这份热情很快遭受了现实的冷遇:在加拿大,根本没人教盆景。但这并没有阻止白熊的想法,他决定先从日式盆栽学起,世界级日本盆栽大师TakYamaura是他的第一个老师。就这样一边学习一边继续探寻,直到某一天,白熊在书店里看到了中国扬派盆景大师赵庆泉所著的《盆景:奇妙的世界》,震撼之余,他意识到,要想学习中国盆景,只有一条路可以——到中国去。
年,白熊通过中介机构来到中国。之后他当过英语教师,组过乐队,先后辗转桂林、南充、巴中等城市,但都没有见到理想中的盆景,直到他来到成都。白熊第一次来到成都时,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并未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反而是望江楼公园里的川派盆景让他驻足半日。此后,他一有空就来成都研究盆景,哪怕每次都要坐8个小时的汽车。最后,他干脆辞去了当时在巴中的教学工作,直接搬到了成都与盆景为邻。
自学成才
和大多数到中国学艺的“老外”一样,白熊也遇到了语言问题。虽然他已有日式盆栽的基础,但川派盆景风格独特,有着强烈的地域特色和造型特点,需要他重新学习的知识很多。原本便只能理解部分中文的他,更别说要听懂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四川话了。语言的桥梁若不通,又该如何学习中国盆景?对此,白熊干脆使出了最简单的秘诀:模仿。
学习始于模仿。对白熊来说,公园里的盆景便是最好的模仿对象,他几乎每天都去望江楼公园、百花潭公园、杜甫草堂,从各个角度拍一盆景照片,回家潜心钻研后便尝试复制。
他还从书店买回很多盆景有关的书,看不懂中文,没关系,就一遍遍研究图片。白熊说:每一个盆景都是我的老师。”
大部分白熊的盆景作品都以竹为主题。在他看来,虽然竹自身的柔弱特质限制了它的可塑性,但如何充分调动想象力来创作竹盆景,对他来说是个有意思的挑战。与挑战自己相比,专注竹盆景的另一个原因刚更柔软:竹让白熊想起加拿大温哥华的家。在他的记忆里,母亲总是会在周末帮外婆修剪多余的竹子。“有时候看到竹子,我就会想家。”白熊提起家乡,放慢了语速,不过他很快耸耸肩,笑道,“但你总得习惯离家。”
走向世界
川派盆景中的树桩盆景扎曲苍古、悬根露爪,山水盆景刚重在展示巴山蜀水的雄峻高险。在白熊看来,这些略显“极端”的外形可能是外国人不理解川派盆景的原因之一。对此,他在实践中尝试用竹、银杏、枫叶等较为柔和的植物来造景,以拉近二者之间的跑离。白熊认为:“他们一看到竹子,就会想到四川的熊猫,川派盆景对他们来说可能就不那么陌生了。
”
年,白熊在成都崇州市严家弯湾建立了工作室“白熊盆景园”。严家弯湾是一个川派盆景民俗文化村,当地村民从事盆景制作已有40余年。白熊还在海外社交网站上建立了盆景小组,向外国网友展示严家弯湾的川派盆景。“在日本,有一个世界闻名的大宫盆栽村。我把严家弯湾的照片发到脸书讨论组,他们都很惊讶,没想到在四川成都也有一个盆景村!”
白熊对川派盆景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年11月,成都第23届盆景展在百花潭公园开幕,白熊成为第一个参国这个盆景展的外国人,他的两个山水盆景还获得了一银一铜的奖项。而后,他还受邀加入了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并作为首个创作盆景的外国人登上了《中国盆景国家大典》。
他翻开这本厚重的大典,指着印有他个人头像和作品的那一页,感慨道: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走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