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彭晓琴天堑变通途两个家不再遥远
TUhjnbcbe - 2023/6/16 20:35:00

坐在昆明飞往家乡四川巴中的首航航班上,顿然思绪万千、记忆犹新。一九九九年,我正值锦瑟年华,刚过完生日,男朋友就放弃了报社见习记者的工作机会,和我有了人生第一次远行。当年的家乡非常闭塞,唐巴路就是家乡人唯一一条出山通道。我们从老家坐上卧铺大巴车,要开一整夜才能到达成都。中途下车吃饭、休整、上卫生间,要花费半个小时。那个年代,服务区的卫生条件让人想起来都发呕,但我们都坚持下来了。在冷夜中,我们终于到达成都梁家巷车站。下车后,我们不顾疲惫,拖着笨重的行李,直奔火车站,好不容易才挤上开往昆明的绿皮车。

年轻真好啊!一群人坐在硬座椅上,吹牛磕瓜子打扑克,晕晕乎乎熬过二十多个小时,就到了这座让我们洒下青春和汗水,以至于一辈子都无法割舍的大城市——昆明。

往些年,我们往返于家乡都是这样奔波,或许对故乡的情感太浓厚,竟感觉不到得舟车劳顿。记得年,老家巴中已开始建高速公路,因为阆中大桥维修,一年多时间到成都要引渡过河,满载着乘客的大巴车开到河岸,等着守渡的老汉扯起嗓子、比着手势指挥,大巴车像喝醉酒似的,一闪一扯地开到船上,然后用船把车及人载到对岸,再顺畅通行。经济条件稍好些后,我们回老家,也就改变意识坐飞机到达成都或重庆,转乘商务车或轿车,辗转三五个小时到家。后来,私家车普及到了我们这班人,很多时候回老家都选择从昆明开上十七八个小时的汽车,带上云烟、三七粉、普洱茶走亲访友孝敬长辈,亲友们个个喜笑颜开。返家的时候,托回连座椅下都塞得满满的腊肉山货、盐菜豆瓣、新米和菜籽油。年迈的父母的啰啰嗦嗦,惟愿你连地里的白菜葱苗、红苕洋芋也拉走,儿女远行的车影驶过高山河流,随行的更是父母沉重的爱。

前几年,我有幸做了些与家乡毗邻的达州河市机场和广元盘龙机场的地面销售服务和航班运营工作,也引进了四川机场集团设立的第二个城市候机楼在巴中落地运营,老家也通了火车,家乡人出行的选择更多了,一辈子没出过大巴山的祖辈们圆梦一般的看看火车、坐坐飞机。此后,我们回家的路径采用飞机直飞达州市,再坐一小时汽车到达巴中,相比而言,已经是很便捷的交通条件。因此,滇巴两地已经轻松相连,大美的云南景色,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父老乡亲。他们都是来看望儿女的,住上一段时间,顺便逛逛陌生的大城市。这些老乡们衔着烟袋走走逛逛,这里瞅瞅,那儿瞧瞧,脸上笑开了花。

天堑米仓道,叠嶂秦巴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著名诗篇《蜀道难》,描述的就是穿越古蜀道的艰难险阻。如今,家乡已有6条高速公路融汇贯通,甚至连巴中到成渝两地的动车也已开通。今天,天堑变通途、空中驾彩虹,年初才通航的巴中机场开通了昆明巴中直达的航班,让我们这些巴山游子回家更加便捷,便捷的交通缩短了与家的距离,打“飞的”回家吃夜饭不再是幻想。素什锦年,半载青春年华,似沙漏般,弹指间在滇生活20年,我见证了云南与四川发生的巨大变化。做为行业人,见证了在昆的巴中同仁为这次争取航班开通的努力和奉献,我们能为家乡献出一点微薄力量而感到自豪。女儿的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吃水不忘挖井人》,更是我们巴中人本性品质的镜鉴,感谢带领我们走出大巴山的前辈们,感恩昆明这座城市,能以博大的胸怀容纳我们,并赋予我和家人幸福的生活。我和先生能从他乡异客融入到这座城市,感恩一路帮助扶携我们的每一位贵人,我们唯有踏实做人、勤奋工作,才能对得起你们的包容和关怀。

清风徐来、时光静美。而今,巴中和昆明,这两座城市早已是我们血脉相连的根,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亲爱的乡亲们,请相信我们一定会用智慧和汗水,把这两个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1
查看完整版本: 彭晓琴天堑变通途两个家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