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巴中要闻我市年推进城乡一体 [复制链接]

1#

巴中,已经成了一个不断超越自我和刷新纪录的地方。

在这里,只有日新月异、一日千里可以形容她的容颜改变和发展速度。

城市、乡村,体制、机制,结构、模式,观念、理念……都在变。而这一切,均源于一个词。自年9月,市第三次*代会后,这个词以极大的密度和极高的频率,出现在巴中人的口中,并付诸于实际行动中,那就是——统筹城乡!

3年多时间,从寻路到“筑路”,到昼夜兼程赶路,再到如今的大道如虹,阔步前进,巴中的统筹城乡,可谓走得脚步稳健,印记清晰。特别是年以来,可谓亮点纷呈。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统领之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和“两个跨越”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以统筹推进“三个聚集”“三项改革”“六个统筹”“六大工程”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取得了城乡面貌不断变化、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科学发展新成就。

亮点直击一创新农业经营方式促进农民增收

年,全市全年新增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12个、千亩蔬菜基地11个、巴药基地5.5万亩,新建“菜篮子”基地1.66万亩,新增茶叶面积8.2万亩,新建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规模场)43个。

南江县沙河镇上营村,地还是那片地,地上生长的依然是熟悉的蔬菜。但一排排蔬菜大棚和厂房却昭示着这片土地有别于先前。

前些年,由于传统种植投入大、效益低,上营村老百姓种地没账算,很多村民都外出务工,好些土地处于撂荒状态。去年以来,上营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按“业主带动、项目扶持、土地入股、规模发展”的思路,引进四川德建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和巴中茂鑫科技有限公司,以上营、联盟两个村为核心,按蔬菜基地标准实施核心园区土地整理亩,集中连片发展以引种示范和规模育苗为主导的现代蔬菜产业基地,成立诸葛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万亩蔬菜基地发展。通过蔬菜核心区建设,村民不仅可以得到土地出让金,反过来又在基地打工挣钱,两笔收入加起来,实现倍增。

在上营村一社,村民熊小琼的新房就坐落在绿水青山之中。“要是往年,这个季节我就种植蔬菜。天不亮就起床,忙一年收入不到几个钱。”而现在的熊小琼,自从家里3亩土地交给基地后,一家日子就变了样,她办起了食堂和副食店,由过去的农家媳妇变成了如今的工人和老板。她家二层楼房按月租月的价格租给了园区,熊小琼也丢下锄把,系上了围裙,掌勺当起了老板娘,每天给园区工人做饭,还经营起副食摊点,月收入元。这就是现代农业给农民带来的最直接的利益改变。

采访札记:类似这样的村民和这样的园区,在巴中能看到很多。在实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中,我市树立了“以产业聚集人口”的理念,通过引进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立足山区自然环境,发挥生态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植、特色畜牧、特色林产、特色水产等产业,做大做强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努力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突破创新,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促进农业产业协调健康快速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新趋势,由此初见端倪。

亮点直击二加快“巴山新居”建设催生城乡巨变

年,全市全年启动建设中心村22个(其中已建成21个,经开区中营村中心村因规划调整正在建设中);已建成聚居点个、农村廉租房套,改造农村土坯房(危旧房)4.8万户。

南江县黑潭乡南鹰村,一座座“巴山新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在层层叠叠的大山深处酷似一幅动人的彩墨画。

特困户谭元德就住在这如画一般的聚居点里。他每月只交50元就可以住进漂亮的新房子,实在交不上,村上就安排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工作来抵扣。谭元德无疑是城乡统筹快速推进的受益者之一。

“我是前年腊月搬进来的,真心感谢*”。之前,谭元德因年迈体弱,因病致残,家中经济非常拮据,是村里的贫困户,住在大山深处的土坯房里,一遇上雨天,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房梁断了好几次。年7月,南鹰村规划建设“巴山新居”聚居点时,为村里5户特困户修建了廉租房。前年春节前,廉租房竣工验收,通过摇号配租,谭元德告别了低矮潮湿又漏雨的土坯危旧房,搬进新房开启了新生活。他的廉租房40多平方米,两楼一底,一室一厅一厨一厕,除了面积小点,其他和村里蒲家坪聚居点的普通农家楼没啥区别,每个月50元房租。

“现在活得巴适哦!”谭元德不仅住进了廉租房,还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去年产业扶贫项目为他提供了茶树苗,并由村里的茶叶生产合作社为他提供技术指导,预计投产后增收元以上。

采访札记:作为全国连片扶贫开发区之一的巴中,年以来,以“统筹城乡”为总揽,以“巴山新居”为抓手,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在“统筹城乡”理念主导下有效实现新型城镇化的路子。特别是大力实施以新房舍、新产业、新设施、新风尚为主要内容的新居建设,拟投资亿元,改造建设41.39万户农村房屋。通江县王坪村、平昌县蒙溪村、南江县黑池村、巴州区三皇村、恩阳区观音庵村……一个个面貌一新的村庄在大巴山区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民告别了危房,住进了漂亮的新居,享受着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城与乡的壁垒分明已经变得界限模糊,除了地理位置,生活和生产的质量与内涵已不再泾渭分明,同质化成了城乡的新特征。

亮点直击三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城乡新活力

年,全市全年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房屋所有权流转服务宗,共流转耕地50.3万亩,流转林地77.8万亩,累计完成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贷款10.06亿元。

果树成林,流水淙淙,环境清幽……谁也不会相信,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竟然会在一年之间嬗变得如此富饶多姿,并且已基本形成集现代观光农业、康体养老、婚纱摄影、巴药博览、商业街区及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培训基地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和养生基地——“佛龛农庄”。巴州区水宁寺镇佛龛村、红栋村试行土地信托流转方式,造就了这神话一般的“传奇”。

“佛龛农庄”核心区域达亩的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将辐射拓展至红栋村、龙台村、梭椤村,直到毗邻巴达高速出口和水宁寺场镇。

从民意调查到组建合作社,并最终将整片土地预流转给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前后不到三个月时间。这些土地交到巴州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后,由政府进行集中整理,改善用地条件,然后挂至区或镇产权交易中心招引业主,实现市场化交易。

巴州区产权交易中心主任谢江鸿介绍,从合作社流转土地价格为斤中等*谷/亩(折合人民币元/亩),通过镇或区产权交易平台,即成功招引业主后,二次流转价格增至最低元/亩。这样一转,农村土地明显成倍增值。

据了解,按照农户、企业、集体三方利益共享的分配机制,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根据不同企业、不同业态,又采取了多种模式的小流转。农民通过租金收入、分红收入、劳务收入、财产性收入实现增收,企业通过强化经营管理、创新商业模式保证利润,真正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的产村相融发展模式。”

采访札记: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之举,也是把握巴中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全局之要。面对农村穷的现状,全市在实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中,向改革要动力,向市场要活力,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市场的基础作用、政府的推动作用,勇于探索,锐意创新,走出了一条土地流转的新路子,提高了农村土地产出效益,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社会受益的多赢模式,形成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崭新局面。


  亮点直击四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活环境

年,全市全年完成通乡油路和农村公路改善工程.96公里、通村公路硬化工程.69公里;新建集中供水工程处、分散供水工程处,解决20.89万农村居民和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去县城卖山货,平昌县元山镇中岭村村民罗国祥前后的感受却迥然不同。前几年,罗国祥是把山货装进背篼里背上,然后走三四个小时的路,才到得了县城。今年1月3日清晨,罗国祥便带着两口袋山货在家门口直接乘上农村公交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县城农贸市场。

年以来,平昌县把农村公路作为统筹城乡的纽带和乡村旅游的精品走廊进行建设,围绕“打通外向大通道,加速内部大循环,实现建管养运一体化”的交通发展总目标,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的作用,采取政府资源捆绑投入、市场资源滚动投入、人脉资源捐赠投入、民力资源自主投入、搭建平台融资投入等多种渠道,盘活城乡资源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累计投入41.5亿元,进行新、改建公路,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全县乡乡通水泥(油)路,90%的村通水泥路,%的乡镇、45%的村通客运。如今,条条畅达美丽的公路穿行在山峦之间,环绕在农村庭前院后,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托起了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梦。

采访札记: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我市围绕重点镇、中心村、聚居点和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着力抓好基础设施的提档配套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扎实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尤其是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配套不断完善,农村公路的通达水平不断提高,村民的出行难题已逐步成为历史。

回首年,令人欣喜的变化数不胜数。一片片产业带,一个个新居聚居点,一条条四通八达的公路……城与乡,融合共进的景致正成为巴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路漫漫其修远兮。巴中,在实现全面小康的统筹城乡之路上,正砥砺前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