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我市召开促进中心城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和支持建筑业发展九条措施新闻发布会。会上,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杜小兵介绍两个《措施》出台背景、目的及意义。
杜小兵介绍,近年来,建筑业对我市贡献突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进一步稳市场主体、强发展动力、促经济增长,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认真贯彻省上《支持建筑业企业发展十条措施》,组织召开建筑业企业座谈会,并深入全市建筑业企业开展调研座谈,广泛收集企业诉求,听取行业专家意见,综合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做法,研究制定了《巴中市支持建筑业发展九条措施》(以下简称《九条措施》),年8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九条措施》从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引进企业集聚发展、推进企业战略合作、支持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对外开拓步伐、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服务保障体系9方面提出具体措施,既支持本地建筑业企业轻装上阵、做大做强和对外开拓,也兼顾吸引外地企业来巴落户、共谋发展。
政策解读:
《九条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大力培育骨干企业。支持本地建筑业企业转型发展,在资质升级、领域拓展、科技创新、资金筹措、职业技能培训、产业工人培育和市场竞争力提升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是引进企业集聚发展。利用东西部协作帮扶机制,把握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等政策机遇,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等方式,鼓励市外建筑业企业将企业设立在巴中,鼓励巴中籍在外人员将其领办(创办)建筑业企业迁回巴中,对落户巴中企业实行奖励政策。
三是推进企业战略合作。鼓励市内骨干企业与市外大型建筑业企业组建联合体,市内国有企业与市内民营建筑业企业结对联合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市内建筑业企业与各级国有企业合作,筹建“大建工”集团,打造发展共同体。
四是支持参与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市内建筑业企业开拓重点领域市场,参与全市重点项目建设。鼓励市内建筑业企业开展多种形式联合经营。
五是加快对外开拓步伐。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对在市外完成的工程业绩和获得奖项予以认可和支持。对在市外取得一定营业收入的本地建筑业企业,给予一次性资金奖补。
六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落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招投标改革,完善工程造价,规范施工现场人员监管“锁证”方式,推行包容审慎监管。
七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推行工程担保制度。严格落实工程预付款、进度款和竣工结算制度。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严格按合同约定兑现落实工程款结算和支付。
八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探索“政招企用”等方式,加大对工程建设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支持开展建筑工人岗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
九是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建立重难点问题协调解决机制、挂包帮机制,助企纾困解难。支持发包承包双方将因疫情防控造成施工降效、窝工等所产生的费用计入工程造价。
《九条措施》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积极运用财政奖励奖补,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吸引企业来巴落户。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方面,对市内建筑业企业年度建筑业营业收入首次迈入20亿元、10亿元、5亿元级台阶的建筑业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5万元资金奖补。鼓励企业资质升级增项方面,对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晋升为特级的,一次性奖励万元;对建筑业企业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晋升为一级的,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水利、水电、电力、桥梁、隧道等专业承包企业资质晋升为一级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勘察、设计、监理企业晋升为甲级资质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鼓励企业创建优质工程方面,对荣获“鲁班奖”“詹天佑奖”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的建设项目,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荣获“天府杯”金奖、银奖和省结构优质工程的建设项目,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15万元、10万元。鼓励市外建筑业企业来巴落户方面,对落户巴中持有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和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的企业,正常开展营业活动1年以上的,分别给予万元、50万元、1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落户巴中的市外二级、三级企业或外来建筑业企业在巴中市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正常开展营业1年以上的,给予5万元一次性奖励。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方面,对在市外年度建筑业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5亿元、1亿元本地建筑业企业,分别给予万元、50万元、20万元一次性资金奖补。
二是营造良好宽松的市场环境和发展环境。《九条措施》充分考虑我市建筑行业企业基本都是中小微民营企业,考虑市场主体的业务承接能力,鼓励更多企业积极参与市内重点项目建设和开拓重点领域市场。及时回应了企业在临时定额编制、监管“锁证”方式、工程款结算等方面的关切,明确了因不可抗力以及重污染天气、政府重大活动保障等原因停工,可给予合理工期补偿和损失分担。推行包容审慎监管,符合条件的轻微违法行为可免于处罚。
三是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和人才保障体系。针对企业反映高素质人才引进难、引进人才留住难等现实问题,《九条措施》提出探索“政招企用”等方式,培养一批懂经营、善管理、晓技术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同时,《九条措施》建立了会商研判、挂包帮扶、激励表扬等机制,确保九条措施真正能够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