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梦想,一朝梦圆。地处秦巴山片区的巴中市,作为原川陕苏区中心城市,传承着“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色基因,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续写着新的故事,巴山大地涌动着盎然春意。
一大早,家住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龙台村的村民李国成就忙起来,看着自家养猪场里余头壮硕的肥猪,李国成在心里算了一笔账,脸上笑开了花,“今年预计能赚多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巴中,像李国成一样生活发生可喜变化的贫困老乡,越来越多。近年来,巴中全市上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走出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全市5个区县全部脱贫“摘帽”,个贫困村全部退出,49.9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年、年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表扬为“脱贫攻坚先进市”,蹚出了因地制宜精准脱贫之路。
图|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长滩河村村民告别土屋,迁居宽敞明亮的新房。
挪穷窝,搬出深山住进新房
“搬出深山,住进新房,你有什么感想?”看着自家宽敞整洁的小砖楼,今年64岁的韩志贵说:“住着踏实、暖和。”
韩志贵以前居住的地方,位于通江县诺水河镇大干溪村的半山腰上,用竹编和点泥巴做的墙,四面透风。年,韩志贵一家搬进村里的聚居点,多平方米的房子,有客厅、厨房、卧室和卫生间。
据巴中市相关负责人介绍
年底摸底排查显示,全市有41.39万户、万人生活在高寒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和洪水淹没区的危旧土坯房内,住上好房子是他们朴素的愿望。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巴中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
怎么搬?谁说了算?近年来,巴中力求精准搬迁、科学搬迁,在“迁、建、管”各个环节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采取看区域环境、看扶贫成本、看房屋状况,院户评、村组评、村民大会评,乡镇初审、区县复审、市级审定的“三看三评三审”方式,精准锁定搬迁对象户人,并于年底,如期完成全部搬迁任务。
住上好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走进巴州区曾口镇书台村,一栋栋川东北风格小楼上的文化标语和宣传画引人瞩目,活动广场上,村民三三两两在健身器材上舒活筋骨……
小山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逐步提升的背后,是巴中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勇于创新、积极破难的不断探索。
据介绍,巴中以变革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为目标,以“建设新房舍、培育新产业、塑造新农民、形成新风尚”为主要内容,实施新型社区、产业园区、田园景区“三区同建”,推动农村居住社区化、生活市民化、生产现代化、文明城镇化,大力实施土地增减挂钩,促进了农村与城市统筹协调发展。
设立农村电商服务点个,建成中心村个、聚居点个、扶贫新村个,“四好村”个,卫生医疗机构新改(扩)建项目个,实施薄弱学校改造所,村村都有*员活动中心、文化室、电商扶贫点等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同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贫困村“一低五有”全部达标。
“住进小洋楼,门前种花草,日子过得很惬意。”南江县小田村村民谢树高说。
断穷根,结对帮扶“全覆盖”
“家里养了80桶蜜蜂,一年有三四万元收入。”通江县毛浴镇迎春村村民杨波身有残疾,两个娃娃念书,生活开销较大,在村第一书记赵飞祥的帮助下,他养蜜蜂致富。
在通江县石龙寺村,66岁的王宝极在扶贫干部的带动下,在产业园务工,一年能挣多元,成功脱贫。
在他们看来,生活有了新起色,都与驻村帮扶密不可分。
发挥好干部的帮扶作用,对于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十分重要。近年来,巴中坚持“沉下去、贴着帮”,共选派名第一书记、组建多个驻村工作队,抽派名巡回帮扶骨干、组织6.29万名干部结对帮扶,实现帮扶力量与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双向全覆盖”。
为切实保障帮扶人员相对稳定、帮扶力量相对集中、帮扶实施精准对标,巴中制定到户帮扶“一份精细化工作手册、一张入户政策明白卡、一本脱贫登记台账、一册群众工作指南、一套档案规范管理目录”五项“绣花”举措。建立“四项基金”,总额7.66亿元,涉及产业、教育、医疗、小额信贷。运用“乡村道德银行”持续营造扶贫扶志的良好氛围,塑造向上向好的乡风文明,签订帮扶干部与贫困户脱贫奔康“双向承诺”,在明确干部帮扶职责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贫困户脱贫主动性,提高工作成效。
“多亏了当年扶贫小额信贷的5万元钱,我才能成功发展养殖产业。”恩阳区花包村的回乡创业小伙苟建华说,今年他的猕猴桃产业带来了16万多元的收入,因父亲生病欠债而陷入贫困的日子早已成为过去式。
苟建华的故事,仅仅是巴中激发贫困群众的干劲和决心,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一个缩影。
为支持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持续稳定增收,巴中创新推出“”贫困户信用评价体系,支持贫困户创业,探索增量奖补法,根据贫困户发展产业规模、增长项目和实际效益进行奖励补助。目前,全市累计投放扶贫小额信贷21.6亿元,发放奖补资金近5亿元,惠及贫困群众4.34万户,激励贫困户脱贫致富。
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常年奔赴脱贫攻坚一线,因地制宜解决问题,精准助力引领致富,成为贫困群众冷暖相知的“贴心人”、脱贫奔康的“领路人”。
摘穷帽,稳定脱贫不返贫
年7月5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巴中地区,当时巴中境内没有铁路和公路国道线,90%以上的村都不通公路。
“出门全靠两条腿,运输全靠肩和背。”说起过去的情景,南江县*峡村村民石长江还历历在目。
如今,一条条平坦的公路,环城而行,又蜿蜒地伸向远方,一个现代化的革命老区呈现在眼前,这座城市正以让人惊奇的“加速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钱包鼓了
截至年底,巴中市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年全市GDP达到亿元。
生活甜了
巴中全市新建农村公路公里,建设供水工程处,累计解决48.8万贫困人口饮水问题,建立“四项基金”,全面落实教育医疗政策,开通贫困人口绿色就医通道,创新“五到五专”教育扶贫模式,发动社会助医、助学,贫困群众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普遍超过90%,没有一个孩子因贫辍学、失学。
产业旺了
全市初步建成高山富硒茶89万亩、高山区核桃万亩、道地药材70万亩、蔬菜95.5万亩、青花椒基地35万亩,常年出栏生猪万头,肉牛20万头、羊90万只,家禽万羽。
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巴中始终不变的承诺和决心。
图|南江县长赤镇上游村建起集中供水站,为周边6个乡镇近10万人提供饮用水。
去年以来,巴中市先后出台了提升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双十条”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十一条措施”,以一封信的方式明晰乡镇*委书记心无旁骛抓脱贫攻坚“六条要求”,督促帮扶干部落实“五项实事”,持续提升脱贫成色;建立了贫困对象动态监测机制,及时发现销号新问题,对遭受重大疾病、重大灾害的群众实施应急救助,对特殊困难群体实施帮扶叠加、政策叠加,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
巴中还启动了探索解决相对贫困试点工作,目前已在巴州区天马山镇、鼎山镇*粱村、清江镇石柱村和恩阳区双胜镇天良村、万林村、阳合村正式启动。相关部门将根据不同短板和弱项,分门别类制定相应扶贫措施,实行综合扶持。
-END-
◆赞!巴中再添一张国家级名片
◆国家面向3类人群招消防干部,四川个名额
◆每人每月元!巴中人快来看这项补贴你符合条件吗?
来源
川观新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