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州区委、区政府出台
《关于加快推进宜居宜业绿色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
改造后的草坝街集特色与休闲于一体
《意见》要求,今后四年,将大力实施老城疏解工作,加快旧城改造、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品质提升,突出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和休闲设施、停车场站、专业市场、城市地标建设,力争到年,巴城中心城市首位度明显提升,三级城镇体系全面形成,城镇化率力争达到63.5%以上,巴州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
大力改造老城区棚户区
将重点在江南街心花园、魁星楼、南坝街心花园、江南二环路高架桥、南池市场、罐头厂、回风东路等片区,大力实施棚户区、城中村、危旧房改造,货币化安置比例不得少于60%。对尚未开工建设的拆迁安置还房,原则上不再建设,一律实行货币化安置,引导拆迁居民向陇桥、回风北路、津桥湖片区疏解。
老城,住宅拥挤,公共绿化面积少
引导建成区小商品市场、汽车修理、物流配送、建材销售等向盘兴物流园、西部国际商贸城集聚,积极支持工业企业向巴州工业园退城入园,鼓励非基础性教育、区域性市场向两翼新区疏解。建成区置换出的土地,原则上不作商住开发,用于发展公共事业,确保人口密度只减不增,公共服务资源只增不减。年前基本完成城镇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建成区人口密度减少10%。
建设城市停车场10个、广场1个、
新增停泊车位个
利用拆迁未建用地、闲置土地、老旧闲置厂房等,建设城市停车场10个,新增停泊车位个。新建广场10个,新增休闲广场面积5万平方米。
拓宽改造南出口等进出城市通道,配合建设南环线等城市快速路,建成南龛文化产业园片区内道路、回风东路连接江南二环路道路等城市主次干道15条,改造南池东路、红军路、气象局至老观桥路等城市道路10条。
加快城市易涝点改造,推进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和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妥善解决城市防洪安全、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等问题。
新建龙舌坝片区、津桥湖片区、回风北路片区、陇桥片区、后坝片区、雷破石片区、南坝片区等处城市雨污管网27公里,改造新市街、红军路、民主街、商业街、南泉寺街、供销街等处城市雨污管网28公里。
恢复九井十八街
加大城区超大班化解力度,在回风、津桥湖、龙泉、南龛、杨家坝等片区,建设一批中小学和幼儿园,区十二小陇桥校区、区第四小学分校、区第六中学高中部等学校建成投入使用。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和企业投资办学,增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学位供给。
医院回风院区、市精神病防治院、残疾人服务中心,加快区妇幼保健院大溪口院区、医院建设,改扩建区文化馆、区图书馆,新建区体育馆、区博物馆,努力促进城区医疗机构、文化设施、体育健身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迈上新的台阶。
启动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完成米仓古道巴州段申遗工作,着力打造“四龛拥城”景观。保护修复徐向前旧居、草坝街龙母宫等革命遗址、历史遗迹,恢复观音井、白马井和文星街、鼓楼街等九井十八街,保留城市记忆。
整治38条小街小巷
全面实施建成区街区风貌塑造,提升老旧小区、小街小巷、城郊结合部市容市貌。到年,完成江南二环路、红军路、八角楼街、民主街、新市街、文庙街、南泉寺街、商业街、南坝大道等道路沿线街区的风貌塑造,建成文庙街、回风东路至二环路段特色街区2个,整治印盒路、福音堂路、幸福巷、老观桥路、南坝普瑞制药厂片区及城郊结合部的小街小巷38条。
打造莲花山山地运动公园、
津桥湖湿地公园等5个公园
按照“步步见绿、百米见景、五百米见园、千米见水”的要求,打造一批绿廊绿道、人文景观、山地公园、湿地公园、景观水系。到年,建成莲花山山地运动公园、津桥湖湿地公园、西龛山植物园等城市(城郊)公园5个,建成津桥湖沿湖景观、天星桥水库沿湖景观、春蕾小学至污水处理厂段滨河路生态亲水景观带3处。
完成巴河大桥等9座城市桥梁不同立面改造,实现“一桥一景”。大力打造城市道路绿地,实现城市绿化率45%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8%以上,城区彩化率30%以上。深化绿色建筑行动,发展生态绿色建筑50万平方米,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
建成个文明优美示范小区
从环境卫生、宣传文化、道路绿化、治理十乱、物业管理等方面,全面提升小区院落形象。对通过验收达标的文明优美小区,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以奖代补。全面加强物业管理行业监管,不断探索和改进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三位一体”管理机制。到年,建成个文明优美示范小区。
编辑/晚报君
巴中晚报原创,欢迎分享,转载请联系授权,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