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布托访华,请求中国承认孟加拉国,伟人孟方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个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

在中国民间,称呼巴基斯坦为“巴铁”,顾名思义,寓意着两国之间的友谊比钢铁还坚硬。而说到中巴两国的友谊,则必然绕不开巴基斯坦前总理布托。

布托,全名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巴基斯坦前总理,年1月5日生于巴基斯坦信德省贵族家庭,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学习法律,毕业后在英国当律师。

年归国从政,年任巴基斯坦驻联合国大使,年任巴基斯坦商务部长。年成为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议会领袖。

年至年任巴基斯坦外交部长,为使巴基斯坦摆脱对西方强国的依赖和密切同中国的关系做了许多努力,年12月创立巴基斯坦人民党,年11月被捕,次年年初获释。

年布托领导推翻了阿尤布·汗政权。年当选为人民党主席,年再次出任外交部长并率巴基斯坦代表团访华,同年12月20日就任总统兼军事管制首席执行官。

年8月实施新宪法后改任总理,兼任外交、国防和内政部长。年3月再次出任总理。同年7月在齐亚·哈克将军发动的政变中被捕,不久获释,后又被捕,于年4月4日被处以绞刑。

布托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对华一贯友好,一生九次访问中国。其中年、年、年和年先后四次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与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建立起深厚的情谊,为中巴两国的睦邻友好做出了重大贡献。

20世纪50年代,中苏、中印关系比中巴关系要密切得多。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苏联采取支持印度的态度。但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和中国政府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一直秉持公正的立场,并没有因为中苏、中印的密切关系而偏袒印度。

在巴基斯坦主动请求中国政府就克什米尔问题进行仲裁的情况下,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依然坚定执行中国政府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表示绝不插手克什米尔问题,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故意利用印巴之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矛盾和争端,在印巴之间制造矛盾和纠纷。

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的做法赢得了巴基斯坦方面的赞赏。

年11月27日,布托在巴基斯坦国民议会上作长篇发言时就巴中关系说:“我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没有采取敌对的立场一事表示赞赏和敬意,尽管在过去我们同这个伟大的亚洲邻邦的关系并不像今天这样的融洽。”

布托和巴基斯坦政府对中国的信任和赞赏,为中巴关系的根本改善扫除了许多障碍。

年12月,中巴两国政府就中国和巴控克什米尔的边界问题,达成了原则协议。中国政府向巴基斯坦时任外交部长穆罕默德·阿里·博格拉发出了访问中国的邀请,以签订正式边界协定。但博格拉在次年1月即猝然而逝,出访一事遂无疾而终。

随后,中国政府又向巴基斯坦新任外交部长佐勒菲卡·阿里·布托发出了邀请。

年3月,布托访华,受到了我国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

在欢迎晚宴上布托说:“巴基斯坦欢迎同中国迅速缔结边界协定,这是两国友好关系的确切标志。我们的友谊必须能经受得住时间和这个动乱世界的考验,必须在平等、诚实、坦率和互让的基础上发展这种友谊。我们认为,这就是我们的信念,而且我们相信这也是光荣的和平所要求的。”

巴基斯坦在改善中巴关系上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虽然,当时中巴两国在边界划定问题还存在一些历史遗留的困难,但是,布托对已达成的协定非常满意,他认为这是国际合作和谅解的范例。

为了表示对签订边界协定的重视,中国政府由国家主席刘少奇、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隆重签字仪式。

3月2日下午,中巴两国外长陈毅和布托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关于中国新疆由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定》上签字,从而圆满地解决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

这个协定的签署充分显示了在相互尊重和具有善意的基础上进行友好协商,是解决边界分歧和其他国际争端的有效办法。它不仅对巩固和发展中巴两国的友好睦邻关系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巩固亚洲和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

布托对边界协定的顺利签订非常高兴,在当晚的答谢宴会上,他激动地说:

“今天下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共和国的关系中有了一个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发展,它的标志就是对我们绵延三百多英里土地的共同边界达成的协议。我们共同边界的划定,象征着我们两国人民如此珍视的友好和相互合作的精神。”

年3月3日下午,毛泽东在丰泽园的颐年堂会见了时任巴基斯坦外长布托一行,作为一个国家的外长受到毛泽东的破例接见,足见毛泽东对布托此行的重视。

布托对毛泽东仰慕已久,对这次能够受到毛泽东的接见感到格外高兴。

他动情地对毛泽东说:“非常感谢你接见我们的代表团,我非常高兴来到中国,到处受到最热烈的接待,这象征着你们对巴基斯坦人民的友谊。”

毛泽东询问了这次边界谈判的情况以及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关系。他对布托说:“中巴边界问题这样短的时间就谈好了,我们为此很高兴,我们两国人民都很高兴。现在边界问题解决了,你们放心,我们之间不会因为边界问题引起争端。我们同南部邻国,如缅甸、尼泊尔的边界也早已解决了。”

布托说:“只要双方都有互谅互让的精神,问题就可以得到迅速解决。中巴边界问题的解决,巴基斯坦人民对此也非常高兴。希望我们两国之间的友谊不断增长,并加强友好合作。”

毛泽东与布托还就相互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毛泽东的坦率真诚、深邃思想和敏锐洞悉时局的观察力,给布托留下了深刻印象。

年9月,由于克什米尔争端,印度再度挑起事端,印巴爆发战争。

对于印巴的冲突,毛泽东和中国政府坚持不卷入立场,但在道义上明确支持巴基斯坦,谴责印度军队的扩张行径。

中国外交部连续三次照会印度驻华使馆,对印军侵犯中国领土的事件提出强烈抗议,接到中国照会后,印度担心中国会再来一次“自卫反击战”,很快便按照中国的照会要求撤走了部署在中印边界的军队,并拆除了工事。

年11月,印度以帮助东巴人民实现民族自治为由,对巴基斯坦又一次悍然发动进攻,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

中国坚决支持巴基斯坦,反对印度无端侵略一个主权国家的行径。并且明确表示:“东巴问题纯属巴基斯坦的内政,任何人无权干涉。印度以东巴问题为借口,武装侵略巴基斯坦,这是不能容忍的。”

印巴战争结束后,巴基斯坦对毛泽东和中国政府的无私援助和支持,以各种方式表示诚挚的感谢。

年1月31日至2月2日,应我国政府的邀请,时任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统布托一行对我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布托一行受到了热情的接待,亲历了中国人民对巴基斯坦人民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热烈情谊。

2月1日,毛泽东接见了布托一行。已经是第二次受到毛泽东接见的布托感到非常荣幸,他向毛泽东和中国政府给予巴基斯坦的支持非常感谢,并转达了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所取得的显著进步的钦佩。

毛泽东和布托就南亚次大陆形势、加强两国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布托说:“中东国家的人十分欣赏中国的政策,甚至苏联在那里的朋友也批评苏联,夸奖中国。”

毛泽东诚恳地说:“所谓中国的政策,就是你们中等国家,还有一些小国,全世界人民的意见集合起来形成的政策嘛。”

布托又说:“近年来中国同欧洲的许多国家比如法国建立了关系,但在这以前,中国的思想和信念却早已传过去了。”

访问结束,布托在周恩来总理举行的欢送宴会上说:“在我们离开北京的时候,我们感到伟大的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和中国的其他领导人的领导下,是站在巴基斯坦人民一边的,是无保留地支持我们,支持我们的正义事业和正义斗争的。”

2月2日,布托一行离京,布托总统由周恩来总理陪同从人民大会堂前乘敞篷汽车,经过市区前往东郊首都机场。首都各界群众十多万人聚集在市区大道两旁,载歌载舞,高呼口号,热烈欢送布托总统等巴基斯坦贵宾,再次表达中国人民坚决支持巴基斯坦人民反对外来干涉和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斗争的决心。

年5月11日,布托再次访华,邓小平代表毛泽东和中国政府在欢迎晚宴上致辞。邓小平说:“中巴两国是亲密的邻邦,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我们的友谊经受了大风大浪的考验。中巴友好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们两国的既定政策。”

当天晚上,毛泽东会见了布托一行。在谈到苏联同一些亚非国家订立条约时,毛泽东说:“讲是那么讲,我不大相信所谓的军事条约,做起来难。他们同埃及也订了条约,现在没用。跟伊拉克和印度的,也没用。还有一个跟我们的,等于一张废纸。”

当布托说他准备访问孟加拉国,希望中国也与孟加拉建交时,毛泽东说:“我也赞成这个做法。但是,我们有个问题,孟加拉国它不主动提出要求,我们就不大好建交。不过我们也可以准备跟它发生接触。”

当布托问今后中国对印度有什么打算,是否要进一步发展关系时,毛泽东说:“从长远的方面讲,应当恢复正常关系。”

毛泽东最后进一步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两霸的事情不好办。他们自己的问题不少,在欧洲争得厉害,在中东也争得厉害。

布托对于此次访华之行,甚感荣幸。他说:

“我受巴基斯坦全体人民之命到中国来亲自向这个伟大国家的领导人和人民表示感谢,感谢他们在巴基斯坦历史上的最黑暗的日子里给予我们的坚定不移的支持。在我们到达北京以后不久,我就获得了同中国人民的伟大的、尊敬的领袖毛泽东主席会晤的机会,这对我们是莫大的荣幸,中巴关系的历史证明,我们两国之的友谊是建立在原则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权宜之计或者机会主义的基础之上。”

布托的这番话绝对是有感而发。时代背景则是第三次印巴战争刚刚结束,巴基斯坦大败亏输,不仅失去了东巴基斯坦,还被迫与印度订立城下之盟,可谓丧权辱国之至。

巴基斯坦在国际上被千夫所指之时,只有中国一如既往地表示支持鼓励,哪怕是连巴基斯坦自己都承认孟加拉国独立,并且希望中国也承认后,我国出于照顾巴铁情绪的角度出发,仍然没有第一时间答应。

年5月,是布托政治生涯中最后一次访问中国。

布托到京后,一直等待毛泽东会见,但由于毛泽东身体状况不允许,所以一直没有安排。

在布托马上要离开中国时,他又一次提出想见毛泽东的请求,此时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不得不把这种请求报告毛泽东。果然,毛泽东毫不犹豫地点头同意。

其实,当时毛泽东刚吃了安眠药,心脏又不太好,但毛泽东依旧同意安排。

年5月27日,毛泽东带病会见了前来中国访问的巴基斯坦总理布托。布托也成为毛泽东生前会见的最后一批外宾。

当布托走进会见厅时,毛泽东已无法站起来,只能坐在沙发上表示欢迎,向来自友好邻邦巴基斯坦的贵宾表示热烈欢迎。

毛泽东问布托:“你好吗?”

布托回答:“我很好,谢谢您。”

毛泽东坦率地说:“我不大好,腿不大好,讲话也不好。”

布托说:“主席创造了伟大的历史,你高举着人民革命的斗争旗帜。”

毛泽东谦虚地说:“没做出多少成绩。”

布托强调说:“我们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

这次会见只进行了十几分钟,可能是毛泽东会见外宾最短的一次。同年6月,中央宣布毛泽东主席不再会见外宾。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注定。

13年前毛泽东破例接见了一个国家的外长,时至今日,布托也成为了毛泽东接见的最后一位外国领导人。

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泽东与世长辞。布托得知毛泽东逝世的消息后,对失去一位尊敬的挚友而深感惋惜。

他在唁电中说:

“毛主席‘不怕鬼’的高大形象,在第三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像毛主席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甚至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毫无疑问,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他使历史显得渺小,他的强有力的影响在全世界亿万男女的心中留下了印记。”

巴基斯坦前总理、布托之女贝·布托在她的自传《东方之女》中回忆道:“我父亲经常称赞中国革命及其领导人毛泽东,是他领导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推翻了旧社会。毛泽东送给我父亲的那顶帽子就挂在他的更衣室。”

这是一顶解放帽。在巴基斯坦档案馆国家领导人的影集中,保存着布托总理在各种场合头戴这顶帽子的珍贵照片。这顶帽子也见证了中巴友谊的前前后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