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农村升级公路拓宽致富门路 [复制链接]

1#


  “出门是公交,抬脚就上车,现在交通真是方便!”一大早,河北邢台市信都区龙泉寺乡后熬峪村农民侯全英坐上公交车,医院复查。几年前做完心脏支架手术后,她每个月都要定期复查。侯全英回忆,过去门前是河沟路,坑坑洼洼,医院,开销不小。“现在路修得又宽又平,还通了公交,去医院方便多了!”侯全英高兴地说。


  信都区境内70%面积是山区。长期以来,乡村道路建设滞后。为了补齐短板,近年来,信都区持续实施道路畅通惠民工程,新修道路余公里,新建桥梁余座,全区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公里。年开始,信都区实施全域公交一体化建设,目前农村公交覆盖率超过90%。


  信都区是建设“四好农村路”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7万公里,目前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万公里,惠及5亿多农民群众。到年底,全国农村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目标全面实现,基本形成了遍布农村、连接城乡的农村公路网络。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为进一步全面提升全国农村公路发展水平,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农村公路中长期发展纲要》提出,到年基本实现乡镇通三级路,建制村通等级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形成“规模结构合理、设施品质优良、治理规范有效、运输服务优质”的农村公路交通运输体系。


  公路通村,方便了农民出行,也带动了乡村消费。在信都区,伴随公路“村村通”,邮政快递公司的业务也实现了“村村通”,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网上购物。今年1至7月,全区快递业务量达到万余件,同比增长%。


  看全国,各地各部门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实施“快递下乡”工程。年,农村揽收和投递快递包裹量超过亿件,带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超过1.5万亿元。


  交通改善后,农村消费潜力进一步激发。信都区浆水镇香炉寨村村支书梁云利说,现在骑电动车一会儿就能到镇上,坐公交车一小时就能到市区,乡亲们买家用电器、小轿车等大件方便、省心。“我们村户,现在购买小轿车的家庭超过了户!”梁云利满脸自豪地说。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到亿元,同比增长15.6%。


  路通货畅,特色产业成长快,农民腰包鼓起来


  分拣、装袋、称重、包装……四川通江县涪阳镇下江口村农民王永海娴熟地忙碌着,“我们大山里的银耳品质好,城里人很喜欢,公路修通后,木耳今天发货,明晚就能摆上成都市民餐桌,价格涨了好多倍。”


  “得益于交通改善,小银耳对接大市场,身价大涨。”巴中市通江银耳科研所所长赵树海介绍,当地银耳均价从年的每斤元左右上涨到去年的元左右。


  通江县委书记孙辉介绍,通江位于四川盆地向秦巴山区过渡地带,“门前万重山,脚下行路难”。“十三五”时期,通江县开展交通大会战,投入亿元建成了以高速公路、国省道为骨架,县乡村道路为主体的县域交通网络,目前全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公里,硬化路通村到组,产业路通到种植基地。


  “我种了40年银耳,过去道路‘卡脖子’,银耳卖不上价,不敢大规模种。年公路修通后,很多客商上门收购,价格有保障。”去年王永海种植银耳收入5万元,今年他又新建了3个棚,准备种植黑木耳、羊肚菌和香菇。


  路通货畅产业兴。年通江全县银耳干品产量达到吨,产值4亿元,带动余户农民户均增收2.3万元。产业加速提档升级,银耳面膜、银耳汤、银耳酒等深加工产品畅销全国。不光是银耳,黑木耳、香菇、生猪……大山里一个个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因交通改善,广大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拔节成长。


  天蓝地绿水清,一排排古朴的房子沿河而建。“以前进村走的全是崎岖颠簸的山路,那时游客基本都是周边的,最远也就是兰州来的。年公路修好后,游客数量连年翻番。”甘肃陇南市康县岸门口镇街道村村民朱彦杰,原来在县城做餐饮,公路修到村里,他回村开起民宿,生意越做越好,去年营业额达到多万元。他通过收购村民的农副产品,带动54户乡亲脱贫。


  近年来,康县依托高标准公路,打造生态旅游文化风情线、“茶马古道”驿站、低垭云海等旅游景点28处,将沿途个美丽乡村串珠成链,形成了“景中建路,路中布景”。今年1至9月,康县接待游客.62万人次,同比增长32%;旅游综合收入11.62亿元,同比增长36%。


  交通改善让广大农村方便通达,带火了乡村游。年我国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约32亿人次,营业收入达8亿元,直接带动1万农民就业增收,受益农户多万户。


  不止乡村旅游,受益于公路畅达,农村电商、森林康养等乡村新业态蓬勃发展。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亿元,同比增长37.9%。


  公路修好更要护好,路长制助力路“长治”


  “胡升品,这里沟堵了,赶快组织人员来疏通!”暴雨初歇,重庆城口县修齐镇兴华村村主任、路长袁景康披上雨衣,出门巡路,发现问题后,他第一时间在
  不一会儿,护路员胡升品带着村民赶到,挖沟清淤,半小时就将水沟疏通,把路面打扫得干干净净。


  城口县地处大巴山腹地,经过多年努力,纵横交错的道路修满了大山“脊背”。可因养护没跟上,有的路“晴天灰尘飞,雨天边沟堵”,有的路段垃圾清理不及时,有的没几年就坑坑洼洼。


  “三分建,七分养”,路修好,更要管护好。从年开始,城口县探索实施路长制,县、乡、村相关负责人分别担任三级路长,全县每条公路都有专人管护。除了路长,全县还配了护路员,设立了个公益性岗位,每个护路员每年收入0元,还上了意外伤害保险。如今在城口,国省县道公路养护由县公路养护中心负责,乡道和村道养护由乡镇统筹公益性岗位包片,每一公里路都有专人定时清扫养护。


  为了压实路长责任,城口县对各级路长进行督查,县交通局定期开展考核。截至今年6月底,城口三级路长巡查道路3.5万余次,平均将每段路“踩”了近30遍,及时发现整改问题7起。路长上路巡查,带领护路员和村民养路护路,成了城口一道别有特色的“风景线”。有了路长制护航,城口县的道路更安全、更便民。


  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教授王斌认为,在推广路长制过程中,要进一步厘清路长、护路员和有关职能部门职责边界,形成互相促进、多方协同的局面。另外,可以运用大数据手段对乡村道路风险数据进行分析,将路长制管理系统接入县域各类指挥中心,发现道路风险,及时监测管理。


  以路长制助力路“长治”。《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做好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的通知》提出,确保到年,覆盖县、乡、村道的路长制全面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农村公路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李晓晴马晨刘新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