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芦笋大文章,看恩阳芦笋的突破之路 [复制链接]

1#

整整1天时间,多人——区级部门主要负责人、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芦笋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人员……凡是与芦笋产业相关的人全员参与。近日,恩阳区举行芦笋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现场参观、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部署下阶段工作……

一季度一次芦笋产业发展现场会,一月一督查。把特色农业产业摆在全区重点工作之列,把芦笋产业发展当作一项重要的事业来经营。想办法、找路子,扩规模、强科技,延伸产业链,“恩阳芦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但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理标志,而且享有“中国芦笋之乡”的美誉。在全市特色农业产业奋力突破这条道路上,恩阳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突破“同质化”

走一条适合当地的特色农业之路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种水果、栽药材、发展养殖业,这些产业已然“遍地开花”。如何在同质化中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又具有特色的农业发展好路子?

大会商量,小会讨论;外出考察,请专家把脉。恩阳新区成立后,区委一班人紧紧扭住产业不松手,思路逐渐清晰,方向也逐渐明确。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少我多”的特色产业农业发展思路,被誉为“蔬菜之王”的芦笋摆上了“桌面”。

芦笋潜力到底有多大?中国芦笋首席专家陈光宇教授表示,芦笋是一个巨大的万亿级朝阳产业。以目前市场价格计算,我国有13亿多人口,未来如果按人均每年消费10公斤芦笋计算,按照现行市场价格,即可达到亿元的市场规模。如果加工成食品,则可提高附加值2.2-3.7倍,产值将上升到多亿元;如果加工成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则总产值可达万亿元。

芦笋效益如何?经验表明,一次定植后,可连续采笋十多年,采笋量从第二年或第三年进入高产期,亩产可达0-公斤以上。以平均采鲜笋公斤/亩,按最低10元/公斤的价格计算,收入可达0元/亩。

恩阳适合种芦笋吗?对土壤、光照、气温、降雨情况进行了科学论证后,专家认为,恩阳区良好的自然生态、适宜的气候和土壤,能够为芦笋种植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

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恩阳区上八庙、万安等乡镇的群众就曾把种植芦笋作为开启他们致富梦想的“金钥匙”,开始单打独斗、小面积种植,还曾一度建起了芦笋罐头厂。但由于种种原因,群众种植芦笋的梦想在短时间就“搁浅”了。

有市场前景,有其他区县所不具备的特殊环境优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年,恩阳区第一次党代会确定把发展芦笋作为恩阳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主导产业。

年9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恩阳芦笋”品牌越来越响;年11月,评为“中国芦笋之乡”,恩阳区特色农业产业有了“国字号”招牌。事实证明,在全市特色农业产业突破发展中,恩阳区突破思想上的藩篱,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把芦笋作为全区的特色、优势和标签进行“经营”,这样科学的抉择毋庸置疑。

突破小而散

走一条规模化发展之路

三月,已是草长莺飞。恩阳区双胜镇天良村的芦笋大棚里,嫩生生的芽尖有一尺来高。送走刚采下的多斤芦笋,惠丰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程又开始在大棚里转悠。看着长势极好的芦笋,陈程脸上的笑意比这春天的阳光还灿烂。当年和两个合作伙伴选择在天良村发展芦笋产业时,只是小面积的种植。从开始几十亩到现在的近亩,从原来的大地芦笋到现在的大棚芦笋的转变,陈程最想感谢的是当地政府对他的大力支持。

小而散、零星不集中,发展初期,恩阳芦笋产业面临着山区农业特有的问题。

如何打破这一僵局,那就是要把特的做大,把大的做强,把强的做优。为此,规划引领是前提。恩阳区把芦笋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统筹谋划、合理布局,高起点编制《恩阳区芦笋产业发展规划(年—年)》,明晰了芦笋产业发展“路线图”。

统一标准栽植管理是基础。区技术员分片分组、划分责任区域负责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实行统一育苗、统一技术、统一销售,严格按照标准栽植。

专职机构是支撑。恩阳区成立了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芦笋产业推进工作小组,设立巴中市恩阳区芦笋产业发展办公室,各乡镇(街道)建立芦笋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村村派驻技术员,全区上下形成“四级”联动。

政策资金是保障。恩阳区出台明确芦笋种植具体扶持意见,财政出资0万元建立芦笋产业发展“分险池”,对芦笋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予以信贷资金支持。

财力、人力、物力,恩阳区不遗余力支持发展芦笋产业。像惠丰农业有限公司这样的业主,其芦笋基地规模越来越大,管护经验越来越好,品牌质量越来越高。截至目前,恩阳区累计发展芦笋3万亩,建成核心示范片1万亩、示范园80个,建立试验示范基地4处、高产示范基地7处,形成4条环线产业带和2个万亩芦笋示范园,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余家。之前群众“搁浅”的致富梦想再一次起航。上八庙镇断石村贫困户谢长义把自家的2亩土地流转出去,又通过申请扶贫信贷资金5万元入股到专业合作社,再加上“三双”机制保驾护航,他的腰包终于鼓起来了。

柳林镇人和寨村村民程功通过专合社负责统一供种、育苗、移栽;他本人投工投劳,从事施肥、除草、防病等田间管理。他家5亩芦笋给他带来每年2万余元纯收入。

……

产业兴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据恩阳区芦笋办统计,全区0多村民在芦笋产业发展中受益,实现年均收入增长多元。

突破单纯农业

走一条三产融合之路

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提出,要把高质量发展贯穿到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的全过程。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是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恩阳芦笋种植规模的扩大,仅停留于单纯的农业生产基础上,而这样的“单纯农业”很难实现效益倍增,产业融合无疑是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围绕“高端化、园区化、精品化”,恩阳区积极建设芦笋产业园区,聚焦芦笋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商贸物流融合发展,做特“恩阳产”、做强“恩阳造”、做响“恩阳游”,着力提升芦笋产业综合效益。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提升芦笋品质是融合发展的首要条件。恩阳区依托中国芦笋协会、省市农科院技术专家和全区芦笋技术人员组建恩阳芦笋科研所,开展品种选育、高产示范、新技术开发等试点实验。目前,恩阳区挂牌建立试验示范基地4处、高产示范基地7处,先后引进8个优质芦笋品种,试种5个品种。

在加快科研创新的同时,延伸芦笋精深加工产业链也在紧锣密鼓进行。目前,恩阳区还以柳林食品工业园、明阳小微企业创业园为载体,引进好彩头等精深加工企业6家,开发芦笋挂面、芦笋饮料、芦笋保健品、芦笋食品等特色产品50余种,制作芦笋特色食谱余种。而以芦笋为主的川东北农产品交易中心贸易额突破22亿元,年均增速14.6%。

延伸产业链,芦笋有了持续发展的活力。

当文化创意与“恩阳芦笋”邂逅,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年7月23日,恩阳区首届芦笋节在上八庙镇登文村举办。芦笋采摘、“芦笋王”评比、芦笋汤免费品鉴,围绕芦笋,一系列主题活动吸引了上万人。之后,定期举办的芦笋节一个比一个精彩,更多的人也因此熟悉了恩阳和“恩阳芦笋”。

当文化与特色农业碰撞出意想不到、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结果时,恩阳区又推出了芦笋疗养、养生度假系列产品。重点推出天良村芦笋景观产业园等8个生态康养基地、15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同时举办系列推介活动。近三年来,共吸引游客21万余人次,实现农产品销售、旅游收入9.2亿元。“恩阳芦笋”已然如脊柱般成为恩阳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专注定力、心无旁骛继续抓好芦笋产业发展。恩阳区委书记梁津华在全区芦笋产业发展推进会上明确提出,全区上下要巩固良好的产业基础,不断扩大基地规模,加快发展产业链,确保全国芦笋主产区地位和“中国芦笋之乡”的称号。

朝着“年全区高质量芦笋面积达到5万亩”的目标,恩阳区奋进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大道上。“恩阳芦笋”品牌在全区上下勠力同心中正在继续做大做强,“中国芦笋之乡”的美誉在全市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声中正在做实做响。

作者:聂菠

编辑:范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