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寇敏芳日前,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自然资源保障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对疫情急需用地、医疗卫生用地等提供要素支撑。立足当下,我省土地政策有哪些调整?谋划长远,将如何为医疗卫生用地预留空间,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立足当下疫情急需用地可先行占用2月21日,巴中市疫情期间的首宗“先行用地”正式敲定。总用地面积约57.4医院正式进入建设阶段,项目从意向用地到进入建设程序,仅用时17天。如果按照以往的流程,可能需要半年甚至一年时间。目前,巴中尚医院,在应对疫情时暴露出基础设施短板。医院项目尽快落地,巴中采用“先行用地”的方式进行供地,医院先行使用土地,待疫情结束后再按程序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纳入即将启动编制的全市国土空间规划。“先行用地”是省自然资源厅助力“战疫”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疫情防控需要紧急使用的土地,可根据需要先行使用。使用期满不需转为永久性建设用地的,使用结束后恢复原状,交还原土地使用者,不再补办用地手续;需要转为永久性建设用地的,待疫情结束后及时完善用地手续。此外,对项目所需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应保尽保。省林草局也出台了涉及林草地的用地保障措施,明确疫情防控急需使用林草地,可“先建后批”。“允许占用,但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的原则。”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要科学合理安排用地,各级主管部门必须做好核查工作,严禁与防控疫情无关的项目搭便车违规用地。同时,还要求各地要做好被占地单位和群众的补偿安置。规划长远为公共卫生发展留足空间为保障医疗卫生设施用地需求,省自然资源厅还出台5项举措,明确在城镇总体规划中按照不低于每千人4张床位、人均用地不低于0.6平方米,留足城市医疗卫生设施国土空间规划,并做到选址较合理、用地有保障,传染性疾病的医疗卫生设施选址在城市边缘地区的下风向,预留应急医疗设施国土空间。“我们应该吸取这次疫情的教训,在规划上预留足够的公共卫生空间。”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整体布局、用地指标、建设时序等方面,要充分满足医疗防疫、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对国土空间规划的需要,科学布置“留白”空间,预留应急避难场所和防疫应急设施空间,补齐短板。我省还明确提出优化布局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场所,城镇采用“十五分钟生活圈”的理念配套规划卫生服务中心;在乡村,要求中心村设置卫生计生中心,建筑面积不小于平方米。所谓“十五分钟生活圈”,是指以家为中心,15分钟步行可达的范围内有完善的教育、商业、交通、医疗、养老等公共设施。成都已经先行探索,早在年9月就在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行动中提出这一概念。成都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所有产业新城都将依照“15分钟生活圈”来规划建设医疗设施配套。“我们提出了在‘十五分钟生活圈’内对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进行规划布局,全面满足城市居住社区的医疗卫生防疫设施国土空间规划需求。”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建筑面积不小于平方米、用地面积不小于平方米、服务半径不大于0米;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不小于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