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巴中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案例巴中生 [复制链接]

1#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全市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系列决策部署,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十年,先后顺利接受两轮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喜获“中国气候养生之都”“中国最美生态宜居典范城市”,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逗硬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创新探索系列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路径,逗硬监管执法。这十年,我们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呵护巴中生态环境,严格依法责任追究。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成就非凡。一幅幅“诗意山水、大美巴中”的美丽画卷正徐徐铺展,巴中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优美,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大幅提升,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赢得了众多殊荣,今年有望成为四川省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美丽中国老区样板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一、十年思想引领,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伟大思想指引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系统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万巴中人民坚定信仰并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深根植于老区群众,成为全市上下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一)革命老区焕发绿色生机。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实事来抓,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紧紧把握国省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国家“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支持“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等战略机遇,立足区域生态优势谋篇布局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重大发展定位,“川陕苏区首府·秦巴生态名城”绿色生态美誉度持续提升,绿色发展后劲十足。

(二)环保党政同责全面压实。市委、市政府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党政主要领导任“双主任”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创新完善市、县(区)党委副书记统筹协调、政府副职负责主抓的生态环境领导机制,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不定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决策部署和领导指示批示精神,安排部署阶段重点任务,纳入重点工作跟踪督办落实。市委市政府每年定期组织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统筹谋划部署全市生态环境工作。率先印发《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巴中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不力约谈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层层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生态环境考核在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分值占比20%以上,巴中环保“党政同责”和目标绩效考核位居全省前列。

(三)人人参与环保氛围浓厚。实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工程,充分发挥媒体主导和典型引领作用,在全省创新开播《生态巴中》周播电视专题栏目,在《巴中日报》每周推出《生态》专版,常态性地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普及生态环保知识。涌现了全国生态文明奖获得者、全国最美基层环保人刘永涛、全国最美护林员景祥俊等一批生态环保铁军典型。在全国率先编制《巴中市中小学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读本》,在全市中小学校试点开设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纳入学业水平测试,实现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组织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绿色创建行动,累计创建绿色学校37所、绿色社区96个、绿色家庭户、节约型机关个。

二、十年攻坚治污,环境质量历史最优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始终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大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一直保持良好以上,年巴中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测评全省综合排名第五。日益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质、美丽的山川,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生态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

(一)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提升。聚焦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入实施严控工业污染、露天焚烧、燃煤污染等“九大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扬尘、餐饮油烟、“散乱污”企业和秸秆“五烧”等“五大专项整治”,强化冬秋季PM2.5和夏季臭氧污染综合治理攻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大气污染宣战,累计淘汰燃煤锅炉82台、老旧及高排放机动车超辆,关闭落后产能企业、生产线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辆,整治“散乱污”企业家,家企业纳入减排清单,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取得显著成效。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95.6%,较年提升4.7%,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由33.1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7.9微克/立方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部清零。自年成功晋级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市以来,巴中环境空气质量一直持续保持和改善,有力确保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空气。

(二)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向好。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建立巴河流域上下游水污染治理联防联控机制,持续推进巴河流域综合治理,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持续削减总磷、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力确保“一江碧水向东流”,累计整治污水直排口个,全市家排污单位全部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大力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城市建成区5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津桥湖、张家河等昔日臭水沟蜕变为市民休闲的城市公园。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全市名四级河湖长协调解决河湖问题个,巩固(新造)水源涵养林亩,全市河道采砂厂全部取缔,余条河流、座水库全部实现岸绿水清。年,全市6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全部提升至II类标准,4个省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无劣V类水体。扎实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个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面完成“划、立、治”,累计整改62个水源地余个环境问题,6个在用县级以上城市水源水质达标率%,个乡镇水源水质达标率达%,保障了群众饮水安全,让人民群众喝上了“放心水”。

(三)土壤和固废环境安全可控。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对重点区域和行业分类分阶段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完成全市座加油站个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建成68个地下水监测站点,累计完成4个风险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估,依法依规对4个地块开展污染状况调查,将4个地块列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4.1万亩次,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坚持防治结合、分类管控,强化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监管,健全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申报登记管理台账余家,基本完成5座尾矿库“一库一策”治理,集中规范、安全处置涉疫医疗废物.6吨,危险废物安全利用处理率达%。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建成巴州区江北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观澜上域、碧水云天等14个试点小区,“一城三区”整体推进餐厨垃圾油、水、渣分离,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

三、十年生态创建,“两山”路径加快转化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十年来,巴中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崛起,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美丽中国老区样板愿景可期。

(一)生态示范创建成效卓著。坚持以创促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先后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区)县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7个、省级生态乡镇73个、省、市、县(区)绿色生态家园13万余个。坚持市级统揽、县(区)先导、全域推进,年全面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在全省率先印发实施《巴中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年)》,南江县、通江县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命名,恩阳区、平昌县成功摘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金字招牌”,巴州区获得首批省级生态区命名,年巴中市被中国互联网中心评为“全国最美生态宜居典范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命名实现县(区)全域覆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正全力冲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力争拔得“三市两地一枢纽”战略目标头筹。

(二)城乡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在城市实行“产业园区+城市新区+旅游景区”同建,在农村实行“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同建,推动“产城村景文人”一体发展,建成巴山田园综合体69个,西厢村等3个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0.25平方米。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累计新(改)建农村户厕53.47万户,完成3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个行政村实施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65.8%、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2%。巴州区、南江县成功入选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示范县(区),巴中创新探索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和“四个一点”众筹污水治理运维费用保障模式等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深入推进化肥、农药施用“减量化”“零增长”行动,年全市化肥施用量、农药使用量分别较年减少2.94万吨、吨,持续保持负增长。全市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4%,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

(三)绿色生态经济势头强劲。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立足巴中富集生态资源禀赋,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将文旅康养作为首位产业突破发展,组建光雾山—诺水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成5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4A级景区22个、国省级森林康养基地28个,全市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同步培育壮大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以绿色为核心竞争力、1+3主导产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个、省五星1个、四星1个、三星2个,建成高标准农田万亩,实现国家级园区“零”突破、省星级园区县域全覆盖。加快推进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域试点,出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成立巴中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全省首家“工行巴中晏阳初大道绿色支行”成功开业,农产品“三品一标”达个,小角楼、秦源雪等“巴食巴适”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巴中产”“巴中造”加速融入国际国内市场。“十三五”末,全市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39.88%,较年提高17.12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2.37%。

四、十年补短强弱,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十年来,巴中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强化上游担当,持续深入整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力实施生态修复重大工程,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

(一)环保问题整改动态清零。始终聚焦“中央关心、社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